原标题:蒙自打造45亿级过桥米线产业集群
作为过桥米线的“故乡”,蒙自市不仅承载着百年饮食文化的根脉,还以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将街头巷尾的米线生意培育成年营业额达45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从传统手工作坊到智能化生产线,从分散经营到集群集聚,这碗米线正以创新之姿,书写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工人将成型的米线进行冲洗降温。
午夜12点,当城市渐渐沉睡时,蒙自和峰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在机械运转声中,选米、浸泡、磨浆、发酵、压榨等10多道工序有序进行。在智能化生产线的加持下,天亮前,新鲜米线就能送达蒙自及周边1500余家餐饮店。“我们每天供应鲜米线60吨至70吨,同时向全国输送干米线5吨至6吨。”公司董事长刘宏说,过去,米线生产依赖老师傅的手感,日产量较低,且品质极不稳定。如今,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控制浸泡水温,数控磨浆机精准调节细度,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5%。
蒙自米线产业的“升级密码”,在于独创的“集群发展”模式。通过搭建产业集聚平台,蒙自整合资源形成东西两大生产聚集区,实现“各有侧重、协同发展”。东片区的蒙自云味出线食品有限公司,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保鲜米线——产品可常温储存6个月,开水冲泡3分钟即可食用,成功填补了蒙自鲜湿米线预包装产品的市场空白。西片区则通过整合6家米线生产主体与4家卷粉生产主体,组建起日产150吨的和峰源公司,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让“蒙自米线”的供应能力与品质稳定性大幅提升。“我们通过整合10家生产企业,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替代传统落后方式,不仅提升了产能,还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优质的米线。”刘宏的话,道出了集群发展的核心价值。
集群化发展释放的“磁场效应”,正持续吸引优质资源向蒙自汇聚。“福蒙源年产2000吨干(半干)米线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投产后将进一步丰富蒙自米线的产品品类;今年5月,蒙自源(广东)餐饮集团在蒙自成立子公司,计划推进品牌授权门店建设与食材供采平台搭建,为产业链接龙头企业资源。这些项目的落地,标志着蒙自过桥米线产业完成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的跨越。
截至目前,蒙自有米线生产主体2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初步构建起“龙头引领、配套完善、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这碗承载着百年文化记忆的米线,在传统滋味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中,既守护了“老味道”,又开拓了“新市场”,更为地方特色美食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路径。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与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蒙自米线还将朝着更广阔的市场稳步迈进,让“红河味道”香飘更远。(任源源 陈华英 杨雯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