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头图 >> 正文
弥勒:为乡村孩子插上“文艺”翅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09:07:00  来源: 云南网

  刚结束的暑假,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黑桥哨村孩子何昱伶觉得最充实的一个假期:“在‘文艺学堂’,有近二十位文艺志愿者辅导我们,我们可以学国画、学书法,参加歌颂和演讲,还可以做手工、玩游戏……我们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有自己喜欢的暑假兴趣班。”

  一个乡村“文艺学堂”缘何能如火如荼地开办?又带来了哪些有益探索?“以前我们村的群众主要以挖煤为生,由于不重视家庭教育,所以村里没个‘文化人’。”黑桥哨村民小组组长李春平介绍说,滇红玫瑰产业发展起来后,大人白天都在地里面干活,小孩周末或者假期回来,只会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有些小孩还会到村边的河里摸鱼捉虾,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依然没有多大改观,李春平和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利用村民小组活动室开办公益性质的学堂,把村里的孩子都召集起来辅导作业。

  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公益人士的支持下,2024年8月暑期,黑桥哨村乡村“文艺学堂”正式开课。“刚开课时,村民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不愿意送孩子来,当时只来了五六个孩子。”回想起刚开课时的情景,李春平颇感无奈地说。

  一边是村民因各种因素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另一边是有免费辅导的“文艺学堂”召集不齐孩子。村干部们没有气馁,用自家车接送志愿辅导老师,主动对接社会公益人士捐赠投影仪、书柜、文艺课辅助教具等,反复打电话说服村民。

  州、市文联也组织文学艺术界人士在黑桥哨村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演出、志愿服务活动,并鼓励文艺界人士开展文艺志愿辅导,近二十位文艺界人士踊跃报名,成为了乡村“文艺学堂”志愿辅导员,学堂有了师资支撑。

  慢慢地,村民们主动把孩子送到“文艺学堂”学习各种兴趣课。随着前来学习的孩子数量增多,黑桥哨村公益“文艺学堂”构建起“周末班+假期托管班”双轨模式,免费给孩子开展乡村自习课、文艺提升课、阅读分享课、创作实践课四项志愿服务。文艺界人士和社会公益人士还挖掘弥勒历史文化名人杨绳武的故事和传说,在乡村“文艺学堂”设置“绳武走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让孩子在“乐学”氛围中启迪志向。

  随着乡村“文艺学堂”的常态化办学,孩子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在文艺熏陶中收获快乐,在“乐学”中形成“读中华书、知中华事、赞中华美”的浓厚氛围。村民岳金莲高兴地说:“小孩来这里各方面学科都能接触,假期生活丰富多彩,一年下来为我们家长省了好多钱。”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自己想的写进诗里,画进画里,每当在展区看到自己的作品,自信心会随之增长。”学员何金桦在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时满脸自信。学员何昱伶则自豪地向记者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我长大以后想成为像熊庆来一样的数学家。”

  据了解,黑桥哨村乡村“文艺学堂”自2024年8月开课以来,已免费辅导118节课,参学学员3491人次,与来自马来西亚、北京宋庆龄基金会、上海、黑龙江等国内外的青少年开展研学交流活动12场。

  云南网通讯员 师洪亮 赵云飞 杨旋 记者 黄翘楚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