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在兴边、固边、强边的壮阔实践中,着力打造“白鹇鸟”边关宣讲团,以独特魅力和深沉家国情怀,振翅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村寨、深入人心。
夏日午后,在半坡乡二甫村,几只鼓凳围成最朴实的交流会场,村民们围坐一起,认真倾听乡党委书记叶娜讲述强边固防理论政策法规。她声情并茂地讲述感人的守边故事,让忠诚与牺牲的力量在听众心间激荡,一幅民族团结、同心戍边、共建和美家园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在三猛乡,宣讲团成员、乡党委书记李立林以“红歌里的中共党史”为题,将党史知识和红歌旋律、影视画面相结合,通过问答互动、沉浸观影、红歌传唱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浸润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内心,让大家守护神圣国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在骑马坝乡杯倮村,自卫还击战老战士朱甫沙用布满岁月刻痕的手轻抚孩子们的额头,将“国防”二字的千钧重量化作朴实铿锵的讲述,点燃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红色的基因如坚韧的藤蔓,在他们纯净的心田里深深缠绕、蓬勃生长。
历经5小时跋涉,终抵神圣界碑,这是平河镇平河中学450余名师生践行“爱国守边”的生动注脚。在界碑处,边检站人员向全体师生深情讲述界碑承载的历史与戍边人的忠诚事迹,庄严的宣誓声在山谷回荡,青春的面庞与庄严界碑定格成永恒。这堂“丈量国土 厚植家国”的“行走的思政课”,以无声浸润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根脉深植于青少年心魂,让青春的脉搏与强国兴边的时代强音同频共振,播撒下未来栋梁的报国火种。
在平河镇东斯村委会,一场以乡村振兴为内核的宣讲正热烈进行。宣讲员杨文莎不再单向灌输,而是与乡亲们促膝围坐,讲解“新兴短平快产业”知识及“科技种植养殖”实用技巧。群众全神贯注,不时抛出心中疑惑,杨文莎一一耐心解答。这场理论宣讲如同久旱甘霖,精准解开群众心头的技术之“渴”,浇灌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田”,实现政策理论与致富技能在田间地头完美的“双向奔赴”。
通过“白鹇鸟”边关宣讲团一次次沾满泥土芬芳、升腾着生活热气的讲述,在绿春县绵长的边境线上,悄然编织起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当爱国的种子在边疆厚土生根发芽、当文明的乡风拂过希望的田野、当致富的技能点亮千家万户的梦想,“绿春春常绿”的瑰丽图景在这声声“白鹇鸟”的清越啼鸣中,正从愿景的蓝图一步步走向触手可及的生动现实。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