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万亩甘蓝田在晨光中苏醒。连绵起伏的山野被深浅不一的绿意浸染,空气中浮动着清冽的蔬菜香气,菜农们忙碌的身影与满眼的翠绿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
走进石屏县哨冲镇竜黑村成片的甘蓝如绿色的波浪般铺展在山间,棵棵饱满,长势喜人。
天刚蒙蒙亮,村民罗云起便已在地里忙碌起来,收割、装筐、搬运……动作娴熟利落,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罗云起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10亩左右的甘蓝,亩产可以达到5吨至6吨,现在每天可以砍收2吨左右。今年菜长势好,价格不错,预计有5万元至6万元的收入。
哨冲镇地处石屏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2000多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高山蔬菜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产出的蔬菜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凭借一颗小小的甘蓝,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的好“钱”景。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哨冲镇蔬菜种植集中区,纵横交错的机耕路为蔬菜运输提供了便利;分布在村镇周边的冷库,有效保障了蔬菜的储存和销售。
据冷库收购商欧绍明介绍,今年冷库7月2日开始收购甘蓝,近期每天可以收购60吨左右,最多的时候可以收购200余吨,收购的蔬菜主要出口东南亚地区和国内沿海一带。一年下来可以收购20000余吨,每年付给老百姓的钱差不多有5000余万元。
近年来,石屏县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完善机耕路、冷库、灌溉等基础设施,引进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目前,全县甘蓝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年产值超3亿元,真正让一棵小菜长成了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菜”,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效益好”的愿景。
云南网记者 张顺鋆 通讯员 普文庆 王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