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化粪池污水溢出来了,实在难闻!”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宝华街道居民周玉琯站在楼下,眉头紧锁。在问题上报后不到24小时,宝华街道办事处和相关社区工作人员便带着工具出现在现场,动手清淤疏通。“解决问题很及时!反映的问题都有回音!”眼看着困扰自己和邻居的烦心事迅速被化解,周玉琯感慨连连。
这是宝华街道着力解决民生诉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分别到13个社区,以“院坝会”“板凳恳谈会”等形式,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累计收集到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不足、养老设施不完善等各类急难愁盼意见建议180余件。“对于收集到的问题,我们建立台账,分类施策,逐项攻坚,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记录,事事有人管’。”宝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江娴介绍,已有163件意见建议得到有效解决。
服务居民不仅在于解决难题,也在于为居民打造便利与温暖的日常空间。去年9月,宝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人大代表活动室等众多功能室,以“一室多用”“智慧化视听展示”“便民化温馨服务”等方式合理布局。居民张大兴退休后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看书读报,了解最新政策,再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邻居。“党群服务中心就像我退休后的‘充电站’。”张大兴坦言,这里不仅是学习园地,更是发挥余热的桥梁。
针对部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社区幸福食堂提供暖心方案。居民姚金和是这里的常客,“我中午和晚上都来这里打饭,菜品多,价格也便宜,老年人只要8元就有两荤两素。”宝华街道还积极联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年大学等资源,组建“银发伙伴”“护苗筑梦”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等暖心行动。
为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宝华街道创新推出“零工市场+技能培训”模式,通过精准匹配零工市场和就业人群的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孵化站”。“这种模式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还提升了就业技能,让更多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江娴说。
如今,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正悄然改变着宝华街道居民的日常生活。“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娴表示。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赵乐乐 马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