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政务服务 >> 正文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丨于传统技艺中续写文化强国梦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0日 15:18:29  来源: 云南网

  717日上午,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的师生走进红河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开启了一场紫陶探索之旅,深度感受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独特魅力。

  以精神为根:从联大薪火到文化使命的传承

  红河学院美术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副院长刘海青手持一件刻有联大元素的陶瓶,向师生展示着建水紫陶独特的阴刻阳填等特殊工艺。“在陶瓶上镌刻联大元素,让紫陶从‘手工艺品’延伸为‘精神传承媒介’。”这种实践,既是对西南联大精神的当代回应,也让文化传承使命在紫陶产业的创新探索中找到了新的落点。

  我们想把刚毅坚卓的精神,真正进紫陶里。202412月,建水紫陶产业学院与景德镇学院联手,签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项目合作备忘录;今年9还将举办2025年瓷聚东方一带一路亚洲陶瓷艺术作品展暨国际陶瓷学术交流活动。届时来自各国的陶瓷艺术家将齐聚建水,以紫陶为媒展开文明互鉴让西南联大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中续写新篇。

  以技艺为魂:非遗传承里的文产教融合实践

  学生陶世恒向在场师生介绍建水紫陶冶泥、制坯、装饰、刻填、烧造、磨光六道工序,承载着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的文化基因。2008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红河学院与建水县合作共建建水紫陶产业学院,旨在通过文产教融合的模式,对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推进中华文化守正创新,推动紫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其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以创新为翼:当紫陶遇见现代生活场景

  在展示厅的另一侧,几件紫陶器具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诠释创新传统茶具在保留传统神韵的同时,被赋予更加符合当下审美的几何轮廓

   2025届毕业生杨永涵的三味陶舍就诞生于这样的探索中。这个从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走出来的年轻人,以泥为基、以火为引、以匠心为魂,用文化IP+场景营销的思路,让紫陶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生活。如今,他设计的紫陶文创产品,既保留着刻填工艺的细腻,又融入了当代生活场景——比如能直接放进咖啡机的紫陶滤杯,杯身刻着的短句成了消费者争相打卡的理由。

  在体验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无处不在,当游客亲手触碰陶泥,看着自己拉制的坯体在转盘上慢慢成型时,讲解员总会提起2008年紫陶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遗的往事。从老艺人的手传到学生的手,再到游客的指尖,这就是最好的传承。紫陶产业学院教师周颖说。 

  此次建水组对红河学院建水紫陶学院的探访,不仅是对建水紫陶这一传统技艺的深入了解,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一次深刻思考。相信在未来,建水紫陶焕发新的活力,承载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作者:红河学院 刘志文 梁政翼 田墨臣 杨德益

  指导老师:李珏 李希璐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