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我从小听着翠湖的传说、滇池的故事长大,总以为昆明的底色是四季常开的花与慢悠悠的生活。然而今日,循着翠湖边完成了一趟重拾昆明记忆的旅程,从讲武堂到云南起义纪念馆再到胜利堂,无数的黑白照片和古建筑不断重塑着我对昆明的记忆。
走进昆明陆军讲武堂一组组浮雕诉说着那段热血的峥嵘岁月,一张张黑白老照片生动地还原着革命现场展现着讲武堂师生冲锋在前的担当,在这个“将帅摇篮”中,不仅能体会到革命历史的厚重,还能体悟昆明百姓那段苦中作乐的岁月。
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浮雕
云南起义纪念馆将我拉回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馆内的复原场景与实物资料展全面地展示了卢汉精心策划云南起义的过程,在卢汉的带领下云南实现了全境和平起义,这个在历史课本上被一笔带过的西南城市为全国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云南起义纪念馆国民党驻滇军事首脑紧急会议还原蜡像
用脚步丈量过英烈的足迹我才惊觉,昆明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四季如春的气候,还深藏在历史的点点滴滴中,昆明并非一个在历史课本中被一笔带过的边陲城市,而是一处沉淀着深厚历史底蕴、激荡着坚韧民族精神的精神原乡。
卢汉半身像
这条串联起英烈足迹的寻访之路,重塑了我对昆明的记忆,也重塑了青年一代对昆明的记忆。他就像一把钥匙,为青年一代打开了昆明记忆里被时光尘封的角落。过去提起昆明,或许更多是春城的繁花、滇池的波光和风花雪月的慢生活,但此刻,那些被忽略的抗战岁月正变得清晰:充斥着操练声的讲武堂为抗日战争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将领;李公朴先生倒下的街头,砖石无言却记得那束为民主与和平燃尽的生命之光;云南起义的枪声与解放的号角里,藏着昆明在历史转折处的勇气。
李公朴先生殉难处
昆明不仅有四季不败的花,更有战火中从未熄灭的民族精神。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历史细节,此刻化作鲜活的记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真切地明白了:这座城市的荣光,从来不止于风景,更在于烽火岁月里的坚守与担当;这座城市不仅是生养我的地方,更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坐标,这种民族精神早已融入故乡的血脉,也终将成为我们这代人接力传承的精神火种。
作者:南开大学 周芷伊
指导教师: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