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南庄镇:折耳根丰收 “乡野菜”变“致富草”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4:52:00  来源: 古城建水

  原标题:南庄镇:折耳根丰收 “乡野菜”变“致富草”

  折耳根被建水人称作“碧色菜”,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舌尖美食,在南庄镇,这一不起眼的“乡野菜”,如今已成为村民们的"绿色银行",培育出“四季有产出、老少有活干”的富民产业。

  折耳根可食用部分深埋于地下,为了能够完整采收,村民们多使用三叉铁锹配合高压水枪,一边从泥土里撬出根部,一边用水枪冲洗泥土,让白嫩的折耳根能够完整的显露出来。种植采收折耳根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南庄铺村委会龚家庵村由于毗邻水库,十分适宜种植折耳根,收入稳定且可观。

  据龚家庵村村民王秀萍介绍,他们一家在村里包地种植折耳根已有20年,最多的时候种植了20余亩,这几年折耳根的价格比较平稳,今年的价格为每公斤12元,收入还算可观。

  从田地里采收结束后,盘错在一起的折耳根被拉回家中,忙碌却还没有结束,王秀萍一家和请来的工人齐上阵,将折耳根一根一根整理成捆,用橡皮筋扎起来再清洗一遍。比起采挖,整理折耳根的活计较为轻巧,村子里勤劳的老人们不愿意闲下来,便抓住了这一机遇,挣一点零花钱。

  前来王秀萍家帮工的村民王秀琼告诉记者,他们年纪比较大,出去务工已经不合适了,现在在村里帮忙整理折耳根,一天收入大概有60元至70元,工作相对轻松,还有收入,日子也好过了。

  折耳根复杂的采收流程也催生了新的就业模式,王秀萍向记者介绍,村子里有专门的团队,为种植户提供采收、整理等一条龙服务。据了解,折耳根成熟后可长时间留在地里而不损害品质,所以采收期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价格风险,也催生了“四季有产出、老少有活干”的产业格局。目前,南庄镇共种植折耳根200余亩,预计产值约800万元。(李梦宇 吴俊松)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