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庄镇:折耳根丰收 “乡野菜”变“致富草”
折耳根被建水人称作“碧色菜”,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舌尖美食,在南庄镇,这一不起眼的“乡野菜”,如今已成为村民们的"绿色银行",培育出“四季有产出、老少有活干”的富民产业。
折耳根可食用部分深埋于地下,为了能够完整采收,村民们多使用三叉铁锹配合高压水枪,一边从泥土里撬出根部,一边用水枪冲洗泥土,让白嫩的折耳根能够完整的显露出来。种植采收折耳根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南庄铺村委会龚家庵村由于毗邻水库,十分适宜种植折耳根,收入稳定且可观。
据龚家庵村村民王秀萍介绍,他们一家在村里包地种植折耳根已有20年,最多的时候种植了20余亩,这几年折耳根的价格比较平稳,今年的价格为每公斤12元,收入还算可观。
从田地里采收结束后,盘错在一起的折耳根被拉回家中,忙碌却还没有结束,王秀萍一家和请来的工人齐上阵,将折耳根一根一根整理成捆,用橡皮筋扎起来再清洗一遍。比起采挖,整理折耳根的活计较为轻巧,村子里勤劳的老人们不愿意闲下来,便抓住了这一机遇,挣一点零花钱。
前来王秀萍家帮工的村民王秀琼告诉记者,他们年纪比较大,出去务工已经不合适了,现在在村里帮忙整理折耳根,一天收入大概有60元至70元,工作相对轻松,还有收入,日子也好过了。
折耳根复杂的采收流程也催生了新的就业模式,王秀萍向记者介绍,村子里有专门的团队,为种植户提供采收、整理等一条龙服务。据了解,折耳根成熟后可长时间留在地里而不损害品质,所以采收期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价格风险,也催生了“四季有产出、老少有活干”的产业格局。目前,南庄镇共种植折耳根200余亩,预计产值约800万元。(李梦宇 吴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