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切实扛稳扛牢办好“家门口”医院使命,县人民医院与省滇南中心医院(州第一人民医院)启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做优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医防融合、医院增效品牌,塑造红河医改金名片,推动群众就医体验和健康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红河县确立“医心向党,健康同行”党建主题,以“党建领航+业务发展+品牌创建”引领全域发展,纵深推进党支部建在一线科室、重点学科,今年新成立10个支部。实施“一科室一品牌”创建,打造“创伤先锋 守护健康”等党建品牌,建强支部夯实堡垒,实现党建与业务齐融共进。州级选派4名帮扶专家进驻县人民医院,以“三带三派三管”医联体管理新模式,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育,全面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采取“资金支持+协调审批+资源整合”等方式,申报政府贴息项目资金1.6亿元、购置190类2400余台先进医疗设备,投资4.18亿元占地66亩的新县人民医院建成投用、新增床位300个。
2022年以来,借助“组团式”对口帮扶平台,该县引入7名博士组成专家团队工作站,20名专家团队驻点帮扶,省州市三级医疗专家建立32个工作站,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新技术、新项目攻关,填补县级医疗机构136项技术空白。以“师带徒+流转进修+线上培训”方式,落实“1:3”结对带教、进修培训、远程医疗平台学习机制,举办学术讲座、能力提升班45期2830人次、流转进修150人,去年执业医师考试合格率58.84%、较2022年提升31.82%。设立每年10万元的重点学科发展科教预算,细化、新建、重组医院学科,将原来的6个科室裂变为15个学科,建成省级重点专科6个、州级重点专科2个和特色专科9个。构建“州牵县枢、基层筑基”医疗服务网络,区域LIS系统连接15家分院、PACS系统连接12家分院,完成“心电一张网”改革及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建设。县级体检中心结果由州级出具报告,开展乡镇卫生院远程心电、影像会诊1万余人次,协助分院出具检验报告4000余份。制定双向转诊标准与绿色通道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派遣56名骨干医务人员下沉分院带教,推动创伤救治等30余项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落地。
秉持为民服务精细化管理,红河县从重治轻防向医防融合转变,采取医校融合、医企融合、医育融合、医养融合“四医融合”模式,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服务4万余人次。邀请帮扶专家开展大型联合义诊和送医下乡巡回义诊活动150次,服务群众11.4万余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开展颅脑、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无肾造瘘管化、血液灌流技术等多项县内首例手术,医疗救治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对“家门口”好医院更加信任。
去年,全县门诊人数17.79万人次、住院人数1.8万人次、手术人数3933人次、业务收入1.28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33.57%、42.03%、15%、42%。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锦锋 王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