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组团式”帮扶团队针对长期面临实习实训场所匮乏、本地就业岗位稀缺的难题,联合县文旅局、红河云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了集傣陶直播、咖啡经营、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出一条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创新路径,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在帮扶团队牵线下,学校与云轩文化达成深度合作,开设“瓷语·咖啡”实习实训基地,分前厅和后厅两个功能区,学校咖啡教师、企业三位傣陶技师、电商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共同设计实训课程。前厅作为咖啡实训基地,安排学校咖啡教师带领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学习咖啡冲泡、饮品研发及店铺运营;后厅作为“非遗直播间”,傣陶技艺导师带领学生开展非遗技艺展示与产品制作,电商导师则指导学生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制陶过程,宣传哈尼梯田文化。
校企共育,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通。学校与云轩文化创新推出“双师带徒”培养模式,企业方选派资深从业者担任导师,深度参与教学;非遗顾问导师聚焦技艺传承与创新,让学生参与陶土配方优化、成本控制等实战课题;学校教师以技能教学为核心,系统化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咖啡导师依托实训室设备,开设“从种子到杯子”全流程课程。同时,将哈尼族特色融入教学,指导学生研发“酸角美式”“焖锅拿铁”等特色饮品。在傣陶领域,学校工艺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傣陶图案设计。
协同育人,实现技能学习到实战运营。实训基地以真实商业场景为载体,学生全程参与创业全流程,实习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公司注册、场地布置、设备采购等工作,学习企业开办的法规与流程。团队研发融合哈尼元素的咖啡饮品以及解暑饮料,傣陶团队设计兼具实用性与文化符号的茶具、咖啡杯等产品。线下经营以学生轮岗担任咖啡师、收银员、客服,线上营销以学生分组运营抖音、快手、小红书账号,拍摄短视频展示咖啡制作、傣陶制作工艺、哈尼歌舞表演,并通过直播带货推广产品。经过一个月试运营,基地实现线上线下总销售额5281.62元。
创新创业,实现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双赢。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成功,不仅印证了“校企合作+文化创新”的可行性,更是培养了一批“懂技艺、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了红河文化的市场化传播。实习实训基地还将扩大基地规模,增设茶艺工坊、民族形象设计等新模块。通过这一平台,学校不仅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技能扎实、创新力强的新生力量,更让哈尼梯田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焕发出持久生机。
红河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