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员崔秀明深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七种植基地开展田间技术指导。这是元阳依托崔秀明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省级科研力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
崔秀明重点针对元阳南七种植中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现场示范指导。“元阳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和丰富的林地资源,非常适合发展高品质南七种植。”崔秀明表示,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标准化种植技术普及率低和连作障碍问题突出,“通过工作站的技术推广,希望帮助种植户实现‘提质、增产、减损’目标。”
工作站负责人赵港归介绍,工作站成立后聚焦南七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构建“科研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种植户”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在元阳县建立核心示范基地300亩,开展南七规范栽培关键技术等科研项目3项,建成南七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种植户和基层农技人员70人次,“通过‘示范基地带动+技术培训覆盖+科研项目支撑’模式,有效提升了元阳南七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预计核心示范区南七产量每亩可达800公斤,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亩均经济效益提升4万元。”
“以前我们种南七全靠经验,遇到病虫害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专家手把手教技术,心里踏实多了。今年示范基地的南七长势明显比往年好,预计亩产鲜货能增加好几百斤。”种植户张琼英高兴地说。
据悉,元阳县将以崔秀明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具有元阳特色的南七品牌。通过科研力量下沉、技术要素集聚,全力推动南七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新动能。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