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村庄会变色,从2017年开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灵泉街道城干村委会路脚村民小组就变得越来越“红”了。
路脚村民小组海拔1350米,有26户101人,因干旱缺水,前些年只能种玉米、蔬菜等作物,产量少、产值低,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
“虽然自然条件受限,但人的脑子不能受限。”今年55岁的城干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普学龙是土生土长的路脚村人,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我们村子小,但发展决不能落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干部,我更要扛起这份责任,想办法带领村民致富。失败了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斗志,不敢去尝试。”
多方学习考察下来后,普学龙发现路脚村民小组的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火龙果:“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能力特别强,非常耐旱,又好管理,市场行情也不错。”
火龙果真的适合在这里安家吗?真的能为村民带来好日子吗?2016年,普学龙在自家地里开始试种火龙果,“我先试种10余亩,如果失败了,就只亏我一个人。种成功赚钱了,再让村民跟着种。”
没想到,因遭遇严重霜冻,普学龙种下的火龙果全部被冻死,试种宣告失败,损失了几千元钱。但他并未放弃,而是认准方向坚持下去。
一年后,普学龙再次试种,这一次成功了。看到他赚了钱,村民们也不再观望。2018年,在普学龙带领指导下,村民开始种植火龙果,因为市场行情好,首次种植就获得可观收入。之后,尝到甜头的村民连年扩大种植面积,到现在全村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年收入突破1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寨也跟着种植起来。
为实现产业发展多样化、增收渠道多元化,普学龙又带领村民们发展起滇橄榄、沃柑等耐旱作物种植。一年四季,村民都在忙着采收,收完滇橄榄收沃柑,收完沃柑又该收火龙果了,大家的荷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家家户户建房子、买新车……
“一人富不如全村富,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看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看着乡亲们日益红火的小日子,普学龙乐在心里:“这些年村民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不敢种到跟着种,再到想办法种。我始终认为,一件事只要认真坚持做下去,就没有干不成的。”
产业兴则百业旺,路脚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也随着产业发展持续提档升级——每年5月开始,村庄周围大片大片的火龙果进入盛花期,洁白的花朵清香四溢。结果时,一个个饱满的红色果子点缀在万绿丛中,成为了村子最亮的风景线……
“这不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体现吗?”夕阳西下,曾经的荒坡已是一片绿野,大片大片的火龙果拔节生长、光彩四溢。走在地头的普学龙脚下生风、眼里有光,路脚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已在前方不远处。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曹蔓夫 杨曼青 朱泉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