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该关共监管验放进出口货物83.1万吨、货值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27.6%,其中进口中药材8476吨、货值76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5%、177.5%。进口量居全国边境口岸首位。
在北山国际货场进口查验区,海关关员正用AR眼镜对一批自老挝进口的27吨中药材山柰进行现场检疫查验。“我们使用的AR智能眼镜,是集成增强现实技术的智慧监管设备。通过镜片内置的高精度摄像头和5G网络将现场影像实时回传至海关实验室,专家团队可远程指导现场查验,并实时记录查验过程,搭配外来物种算法,能精准捕捉有害生物等肉眼难辨的风险。”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口岸监管一科科长赵明介绍。
进口中药材可能会携带有害生物,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影响,对此,昆明海关构建了“口岸初筛+远程鉴定+取样送检”鉴定模式,通过叠加运用AR眼镜、物种识别软件远程连线专家指导现场开展查验工作,高效衔接“采、送、检、报、处”环节,不断提升检疫监管能力,保障进境中药材安全、顺畅通关。
昆明海关结合口岸物流运行实际和发展规划,通过优化卡口参数配置、升级智慧物流系统、增配智能化设备等方式,在河口口岸率先推出“一卡多贸,运抵直通”的创新监管模式,单票货物从进境到出场只需15分钟,不断畅通货物进口“快车道”。
云南网通讯员 朱婉玉 杨文广 熊跃玲 记者 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