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李怀秀:让民族天籁之音唱响世界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4日 10:54:42  来源: 云南网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一直走总能到达。从小生长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家山寨的李怀秀,30年来通过老师的倾心传授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凭借高亢嘹亮的嗓音和精彩生动的演绎,把家乡世代流传的彝族海菜腔唱到了全国,唱响了全世界。

  李怀秀出生在石屏县龙朋镇巴窝村委会麻栗树村,在她小时候,家乡非常盛行海菜腔、烟盒舞、山哟腔和四弦腔、三腔等传统歌舞。长辈们在农闲或者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都会聚在一起,唱海菜腔、跳烟盒舞。受到他们的影响,李怀秀心目中从小就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李怀秀的哥哥李怀德介绍,妹妹从小非常乖巧懂事,对海菜腔、烟盒舞的热爱超过了所有同龄人,“她天赋异禀,从不怯场,嗓子尤其好。”

  李怀秀真正接触海菜腔、烟盒舞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她的师傅后宝云、施万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经常会到学校教授烟盒舞、海菜腔。于是李怀秀就用心跟着师傅学习,并时常跟着师傅、长辈前往建水、通海等地斗歌斗舞、交流学习。经过不断努力,她熟练掌握了海菜腔、烟盒舞的技能。

  1993年,著名作曲家田丰来到云南,为抢救、挖掘、传承民族文化创办了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那一年。李怀秀初中刚毕业,凭借出色的唱功幸运成为了传习馆的首批学员。

  在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学习的几年间,李怀秀不仅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了海菜腔,还学到了“四腔”“五三腔”“山悠腔”及云南各民族歌舞技艺。随着自身实力不断沉淀提升,她通过各类比赛获得诸多荣誉,也更坚定了走出大山、走向更大舞台,甚至走向世界的决心。

  2004年,李怀秀迎来在全国舞台上展示“海菜腔”的机会——那年1月,她和师傅施万恒在央视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获对唱组金奖;8月,她又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摘取“中国歌王”桂冠。2006年7月,李怀秀携弟弟李怀福参加第十二届青歌赛,凭借独特的嗓音、精湛的唱功和高超的演绎,一举夺得原生态唱法金奖。从此,李怀秀声名鹊起,彝族“海菜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李怀秀演唱了代表作《金鸟银鸟飞起来》。2022年,她带着《今天日子好》等曲目,亮相加拿大蒙特利尔COP15开幕式……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再到悉尼歌剧院,李怀秀与团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了美、英、法、德、澳等40多个国家,让高亢激昂、悠扬婉转的原生态民歌响彻世界舞台。

  “国家非遗、薪火相传,生命不息、传承不止……”工作中,李怀秀始终谨记这一宗旨,持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先后在昆明和家乡龙朋镇及石屏古城创办了传习所。三个传习所成立至今,共开展传承培训480余期,覆盖2.4万余人次,培养出民族歌舞人才340多人。在她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耕耘下,一批批由各族儿女组成的新生代演员茁壮成长起来,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文化传承中绚丽盛放,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灵魂都没有了,那么就失去了自己的光辉,所以一定要留住民族文化的根与魂。”每每面对熟人老友,李怀秀总会念叨,海菜腔、烟盒舞是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到今天已有近700年历史,绝不能在自己这一辈断层,“我们一定要把海菜腔烟盒舞一代代传承下去,希望多年后外地游客来到石屏还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海菜腔,看到地地道道的烟盒舞、花腰歌舞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张勇 宋雨熹 余宏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