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只见一幢幢二层新房在红花绿树装点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村民有的劳作、有的打理小院、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一幅幸福和谐的乡村图景展现眼前。
拉祜寨距离中越边境线仅0.8公里,世居拉祜族,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落,全村人口33户184人。过去,当地群众长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物质、精神都极度贫困,2015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600元。十年来,当地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干群同心同向,携手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接力续写从原始村寨到现代文明的“千年跨越”。
2016年起,绿春县实施“一村两支部”和“永不撤离的工作队”计划,先后选派2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拉祜寨支援帮扶,成立临时党支部,实施“干部上山引领群众下山”策略,智志双扶,带领群众革除陋习、发展生产,实现了住房、精神、生产、环境、生活、素质的“六个蜕变”,激发村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让良好乡风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拉祜寨临时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与群众并肩作战、手把手传授技术、肩并肩努力,以“保姆式”服务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如今,大部分村民已学会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彻底告别刀耕火种的古老方式,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拥有增收产业。
“现在我种了茶叶、木耳、玉米,还在尝试种香芋,相信大家日子会越来越好。”村民杨夫斗满怀憧憬地说。过去,这位拉祜族汉子无产业、无工作,只能依靠政府救济勉强度日。如今,他的勤劳与改变,让人刮目相看。
依托良好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拉祜寨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充分盘活绿色生态资源,组织群众发展有机茶、梯田红米、小米辣等特色产业1100余亩,实现群众人均增收11500元。
在驻村队员和当地干部的悉心引导示范下,日子好起来的拉祜寨孩子不再畏惧生人,妇女也学会了跳广场舞,许多青年男女还外出打工,整个村寨洋溢着奋发向上的气氛。村民会自发组织打球跳舞,还吸引了周边的瑶族、哈尼族群众也加入其中,各族同胞手牵手一起享受劳作后的休闲快乐时光。
此外,通过工作队员手把手的教育引导,拉祜寨群众还主动革除陋习,积极参与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五爱”实践活动、开展比学赶超“四星”评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家的生产生活自信心。如今,村民中有人购买了汽车,有人学会了骑摩托,还有人研究起了电商销售……
带着全体村民的期望与嘱托,拉祜寨村妇代小组长王永贝2023年参加了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向中外嘉宾分享拉祜寨群众从贫苦到幸福的故事。这位勤劳拉祜族妇女见证了拉祜寨从深山老林的窝棚到欣欣向荣幸福村的蝶变,她自己也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引领乡风文明、带头推进乡村振兴的妇代小组长。“能把拉祜寨的故事讲给这么多人听,我很高兴。回去以后,我会带着乡亲们好好发展产业,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好。”王永贝说。
去年,拉祜寨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份荣耀更激励着村民同心同向共创幸福生活。大家纷纷表示,将在新征程上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奋力续写“千年跨越”的新辉煌。
云南网记者 饶勇
绿春县融媒体中心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