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喜添两栖新成员——绿春县境内发现黄连山湍蛙
近日,黄连山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开展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人员在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境内的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两栖动物家族蛙科湍蛙属的新成员,并将其命名为黄连山湍蛙(学名:Amolops huanglianshanensis)。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上国际专业学术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Biodiversity》上发表。
黄连山湍蛙体型中等,头部略显修长,背侧褶清晰可辨,指(趾)端配备有扩大的吸盘,便于其在湿润环境中灵活移动。尤为特别的是,雄性个体拥有外声囊,这一特征在两栖动物中较为罕见。其体色鲜亮,头和身体背面呈现绿色,部分个体背部点缀着黑色斑点,体侧上部为深棕色,下部则是黄绿色,并带有少量较大的白色斑点。四肢背面为棕色,伴有深色横纹,而腹面则多为白色,整体外观颇为独特。
两栖爬行动物作为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物种,常被视为特定环境的指示生物,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表示,“黄连山湍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两栖动物的多样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也让公众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宝地。据统计,该保护区记录有爬行动物37种,分属2目11科34属;两栖动物42种,分属2目9科15属。黄连山湍蛙的发现,是继2019年黄连山掌突蟾、2021年黄连山灌树蛙之后,保护区内的又一两栖类新种。这一系列新物种的发现,不仅彰显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从侧面反映了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李梓毓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