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开展了以“因地制宜招小商,助农增收促发展”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行动。各乡镇因地制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深挖特色资源、盘活闲置资产等举措,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群众返乡务工难、家庭增收难、“一老一小”照顾难等问题。
新街镇全面摸排,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动员回乡创业青年带头发展魔芋特色产业,让闲置土地变身“财富田”,打造出魔芋深加工产业链,为群众铺就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该镇爱春村积极动员村组干部、网格员等入村走访排查,认真了解资产闲置、群众就业意愿等情况,筹资480万元,将村集体闲置土地修建为魔芋产品初加工厂,一举盘活闲置资源,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租金收入。
“以前这些地都是闲置的,现在建了魔芋加工厂,我们不仅能收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真是太好了!”村民马世荣感慨地说。
在育“小商”方面,新街镇回引哈尼族小伙高以朵回乡创业,成立元阳县原始魔源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采取“借种还种、滚动发展”方式,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魔芋种植。“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高以朵说。
在高以朵带动下,新街镇魔芋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预计总产量达5440.95吨,产值2067.56万元。当地农户纷纷表示,种植魔芋收入远远高于单种玉米的收益,大家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为延长产业链条,新街镇党委还将魔芋作为全镇龙头产品加以推广,鼓励公司开展深加工工艺研究应用。目前,该公司已获国家注册商标和版权5个,拥有“哈尼蒟蒻”系列产品3个,提高了附加值,为全镇魔芋产业注入新活力。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魔芋卖鲜货,现在有了深加工,我们的魔芋可以制成各种产品,销路更广了,大家的收入也更多了!”受益农户马有才高兴地说。
“新街镇将继续发挥育‘小商’的联农带农作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新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唐云表示,将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视线转向黄茅岭乡。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挖掘特色资源,当地大力开展“招小商”行动,为群众创造就近就业机会,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产业支撑为关键、村集体经济增收为路径、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党组织引领下,元阳县成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河佑言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入驻黄茅岭乡,带来新发展机遇。作为全县乡镇首例新产业的150亩热情果种植示范基地已扩展到320亩,荔枝种植面积达627亩,茶园更是多达2000余亩。
“以前我们这里主要是种玉米,收入不高。现在有了这些新产业,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石门村委会草果丁村村民马文学感叹道。
为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黄茅岭乡还建立“党总支+农户+公司”联结机制。公司负责资金投入、运营管理和产品销售,村党总支则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和用工问题,农户提供土地并有机会就近务工。
热情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廖川南介绍,公司投资占股70%,村集体占股30%,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公司的利益,也让村集体和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60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长期务工人员达15人、季节性用工40人,带动群众户均增收5万余元。”
黄茅岭乡还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以党员干部为先锋,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家门口产业发展,已种植枇杷5100亩、人参果2000余亩、柑橘2600余亩、林下砂仁1000亩。受益者李小远坦言:“我在家附近果园里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一份稳定收入,真是太好了!”
未来,黄茅岭乡计划建设藤条江流域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推动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我们将继续坚持‘中介回引’招小商促就业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挖掘特色资源,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实现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推共赢’。”乡党委书记苗有亮说。
通过育“小商”撬动致富“大发展”,元阳县近年来积极探索“中介回引”招小商促就业新模式,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目前,通过“中介回引”模式,全县成功发展多家小微企业家,让26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极大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表示,元阳县将继续深化“中介回引”模式,进一步招引更多小微企业落户,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徐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