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河州:后扶项目托起移民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州高质量抓好水库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向“美”而生,实现移民新村破茧蝶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元阳县南沙镇大沙坝村委会,道路宽敞平坦,庭院整洁干净,处处绿意盎然,“田园傣家”尽收眼底。
2010年,因马堵山水电站建设需要,蛮提、蛮板和芒巩3个村集体搬迁,组成大沙坝村。搬迁前,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人居环境差、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收入来源单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集中统一搬迁后,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大沙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移民新村等10个项目落地,如今的大沙坝村,一间间黄蓝相间的房屋错落有致,高速公路通到村口……大沙坝村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搬迁之前,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现在村里水、电、路都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大沙坝村村民说。
走进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龙泉寨社区,一幅村美、路畅、户净的美丽乡村幸福画卷呈现眼前。2019年9月,蒙自市五里冲水库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收官,期路白乡突吐白村、白猛孔村2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共365户1660人搬迁到龙泉寨社区。村民樊荣便是其中一员,他说:“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出门全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现在搬迁过来,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水泥路、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条件好太多了。”谈及如今的新生活,让村民感受最深的就是村里的环境美了,大家生活得非常舒心。
为了让移民群众安心、安居,红河州大力实施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和移民培训,加大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度,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直补资金,促进移民宜居宜业和增产增收,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截至今年8月底,红河州共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1亿元,惠及12个县市78个乡镇121个行政村1093个自然村共56810人,累计建成移民新村65个,其中省级移民新村35个、州级移民新村30个。14个移民新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云南省绿色社区”“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村庄”“省级卫生村”称号。
产业兴旺,绘制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红河州充分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引导移民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推动一批特色产业快速成长,实现增产增收。
弥勒市弥阳街道章保社区东红村民小组充分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整合村内土地资源,建成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棚农业基地,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采用“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抱团致富”的转变。
泸西县积极争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2000万元,围绕金马镇某现代花卉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每年按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5%的比例分配收益,移民每年可增收150余万元,园区花卉种植面积增加到600余亩,年产值可达1.6亿元,每年可实现移民工资性收入1000余万元、地租收入100余万元。
截至今年8月底,红河州累计投入移民产业项目发展资金15.72亿元,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个,其中扶持专业种植养殖大户169户,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9个。通过发展产业,广大移民群众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了经济收入,圆了安居乐业梦。(杨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