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辟向南开放新赛道——红河州在“一带一路”中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上)
弥蒙高铁列车飞驰,沿线一片繁忙,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奋力争先,制度创新广度深度不断加大……红河大地开放之风劲吹,开放面貌喜人。
跨越山海,连通世界。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门户,近年来,红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努力成为沿边开放示范区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抓牢RCEP协定生效、中越发表《联合声明》等重大机遇,依托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一体化统筹推进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抢抓新机遇——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2年12月16日,伴随着动车组列车的呼啸声,弥蒙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一子落地,满盘皆活。
弥蒙高铁通过昆明铁路枢纽,与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铁路大通道和昆明至南宁至广州高铁连通,通过中越边界河口口岸,构建起内外联动、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重构连接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国家间的物流格局。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这条黄金线路不断为区域发展注入动力,红河正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铁路枢纽和对外开放前沿。
2023年新年伊始,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经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关员监管验放后,从河口山腰站发出,驶向400多公里以外的越南海防。
山水相连、文化相通。随着中越双边经贸合作持续加深,铁路联运货物运输需求量逐年上升。“我们公司大部分进出口商品都是采用铁路运输方式,极大缩减了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为我们开拓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均表示,国际铁路联运安全快捷、稳定高效、绿色环保,深受企业青睐。
无独有偶,今年1月8日,云南省中越边境段最大的口岸中越河口口岸在关闭3年后正式通关,怀抱鲜花的两国边民跨过南溪河中越大桥,在大桥中线互赠鲜花。此后,每天河口口岸车水马龙,满载进口生鲜水产品和出口日用百货的货运车辆在中越大桥往来不断,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归位。
连接滇中腹地,站位边境一线。近年来,红河州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叠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活水”涌动,仅今年1月至8月,全州口岸进出口货量176万吨、货值1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16.8%;出入境人员237.7万人次,同比增长2568%,出入境交通工具15.8万辆次,同比增长89.2%。下转2版 上接1版
激发新活力——营商环境建设迎来“升级版”
近年来,红河州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在试验中突破,在探索中奋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吹响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号角。
在河口口岸联检中心入境大厅的自助查验通道前,“刷卡”“刷脸”“刷指纹”同时进行,不到7秒,越南边民顺利通关。在河口边检站,民警查验车辆、递交证件、面部识别、车体检查,1分28秒后车辆通关离岸……
“以前要大半天,现在一分多钟,‘读秒时代’让企业受益匪浅。如今只需2小时进口水果就能摆上超市货架。”谈及通关便利化,河口东宇报关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赵东良感慨万分,“公司货运成本累计下降10%,交易额较去年同期上升13%。”
人畅其行连民心,货畅其流通世界。不断升级的通关效率取决于智慧口岸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开通13条人员便捷通道,优化管理流程,严格落实流量高峰预警等通关便利措施。
——推行“白名单”企业优先通关服务保障机制,坚持“分车分类”“因情施策”,打造鲜活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生命救助“绿色通道”和服务“一带一路”专用通道。
——加大科技创新,货运通关中引进无线微震生命探测仪、车底检查机器人等高科技查验设备,实现货运检查从人工查验到智慧查验的转变,货运通关时长较3年前压缩60%以上。
——用好RCEP规则和关税协定,推广原产地证智能审核、自助打印等便利措施,整合优化跨境电商产业链环节,实现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进出口装卸、集中查验、转关监管、检疫处理等通关服务“一站式”办理。
与此同时,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充分发挥“沿边试验田”优势,以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致开放、极诚政府、极准监管,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环境。
变革创新,开放共赢。随着口岸功能的持续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日益提升、跨境物流运输改革稳步推进、对外经贸合作不断强化、自贸试验区改革走深走实……红河州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今年1月至8月,对越进出口47.3亿元,增长32%,占全州外贸总量的31.8%,占全省对越贸易112.1亿元的42.3%。上半年,全州实现现代物流总收入295.14亿元,增长5.8%。其中,物流业收入57.67亿元,增长3.3%;物流相关行业收入237.47亿元,增长6.4%。
构建新格局——多方联动织密合作“朋友圈”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次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此揭开序幕。
2013年1月17日,云南省红河工业园区获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12月16日,红河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自此,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犹如一只腾飞的巨鸟,开启了发展“加速度”。
驻足十年,红河州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始终坚持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了政策贯通、产业融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五区联动”发展新优势。
驻足十年,红河从“吸睛”到“吸金”,从“一个点”“一条线”到“一张网”,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点赞”红河、“互粉”红河。今年4月,省贸促会批复设立澜沧江—湄公河商务理事会云南联络办公室红河工作站,开展了以越南为主、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6月,红河州获认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重点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等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行业开展产业对接……合作硕果累累,红河“朋友圈”不断壮大。
十年征程再出发,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红河跨越山海,在向南开放的新赛道上把握历史机遇与时代使命,一路扬帆奋进。(初政艳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