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迎COP15】探索花开香远的开远密码
可自动化输送水、肥的白色管子
近日,记者走进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河创森非洲菊项目基地,只见高大整齐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里,一簇簇五颜六色的非洲菊迎着阳光肆意绽放,让人立刻感受到这里的勃勃生机。工人们正在采摘不同品种的非洲菊,并进行分拣、修剪、捆扎、包装,然后销往广州、深圳、上海、香港等地。
入驻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25家,已拥有发明专利18个、实用新型专利54个,累计引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 种 531个 。2020年,生产销售鲜切花2.65亿支、盆花310万盆、种苗3.46亿株……短短5年时间,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美丽”产业园,为云南省全力打造“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贡献了力量,并多次被各大媒体关注。
云南省素有“世界花园”的美誉,是世界三大最适宜花卉生产区域之一。开远市位于云南省南部,立体气候明显,属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2016年,开远市开启了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园建设。
红河创森非洲菊项目基地温室大棚
在红河创森非洲菊项目基地的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花盆旁边放着一根白色管子,问及这根管子的用处,红河创森非洲菊项目经理普贵飞介绍,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对整个温室大棚的一体化控制,比如现在外面光照比较强,系统就会自动把遮阳网打开,如果温度高,系统就会自动打开天窗并启动喷雾设备,以此降低大棚温度。水、肥输送也实现自动化,只需要一根管子便能把水、肥输送到每一个花盆里。整套系统,打造了一个适宜鲜花生长的空间,相比传统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这里的非洲菊,每盆平均3天可以采摘一支。”普贵飞略显自豪地说,这个温室大棚里面总共有46个花卉品种,种苗10周左右就开始开花,生长周期在3年到4年之间,均价为2元一支。
花卉的多样性是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必须进入中高端花卉种苗领域,才能占据花卉产业的制高点。”红河创森高原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剑非说。园区积极探索建立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鼓励支持园区企业以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培训咨询、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聚集200余名海外、海归和国内行业精英,自主开展花卉新品种繁育、研发、采后保鲜创新,解决“云花”种源“卡脖子”问题。
开远天华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菊花种质资源保留圃。“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一直是公司的发展方向。”该公司行政负责人杨锐告诉记者,在总部菊花种质资源库以及技术的支持下,公司与国际一流的菊花研发团队进行合作,在种质创新、品种提纯等关键性技术上开展研发,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专利技术研发10余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完成新品种研发14个,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2项。
放眼整个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智慧化大棚打开了“云花”与世界对接的窗口,一步步走向世界花卉的育种天堂,一个独具特色的滇南新花都正在崛起,在助力开远市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常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