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后洞三十年——从山穷水尽到山清水秀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 17:27:00  来源: 云南网

  茂密的山林环绕着村庄,清澈的龙潭水从高山之上潺潺流下。夕阳下,三两村民坐在古老的清香树下闲谈,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这里是中和营镇响水村委会后洞村,村后的养树坡绿意盎然。

  30年前

  后洞村因乱砍乱伐

  近千亩的养树坡被毁得满目疮痍。

  痛定思痛

  后洞村人誓将秃山青山

  一年又一年,30年过去了,他们从毁山到养山、从青年到白头,一代又一代人偿还着生态历史欠账。被毁的山林慢慢绿了起来,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养树坡”。

  山之殇

  山穷水尽

  如果大山有记忆

  一定会记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那场令人痛心无比的浩劫

  后洞村距中和营集镇约2.8公里,有246户1000余人。上些年纪的后洞人至今心里仍有一道隐隐的伤疤——1989年,后洞村发生过一起大规模的砍伐集体山林和本村风景树事件。

  “树没有了,到处被砍得光秃秃的。”今年58岁的后洞村党支部书记张绍文介绍说,当年他还年轻,看到从小伴着自己长大的养树坡被砍得面目全非,十分痛心。

  “树被砍后,水土流失很严重,龙潭水也变小了,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今年68岁的张建忠,当时是后洞村二社的社长,谈起当年的事件心情仍很沉重。

  “当时的情形,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养树坡的树基本上被砍光了。”当年采访报道这一事件的王磊明,对于30年前的砍伐事件,仍历历在目。

  今年61岁的王磊明已于去年退休,退休前一直从事记者工作,他回忆说:“1976年到1978年,我在后洞村当过知青,对那里有着深深的情感。当我接到线索赶到现场,看到养树坡几万棵树木被砍伐,心痛不已。”

  从后洞采访回来后,王磊明写了一篇题为《3万余棵树木数日内毁于刀斧之下 后洞村发生哄砍集体林木事件》的新闻报道,并于1989年5月5日在《开远报》一版刊发。随后,《云南日报》《红河日报》等省州报纸,也在一版进行了刊发。

  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中和营乡(当时为乡)后洞村3月13日至14日发生大规模的哄砍集体山林和本村风景树事件。时隔月余,未见有关部门派人前往调查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哄砍有100多户人家参加,被毁树木3万多棵。其中,有上百年的风景老树,有10多厘米的幼树……”

  据了解,当时后洞村很多农户都以烤酒增加收入。烤酒就要用燃料,从1988年起,有人就盯上了养树坡集体山林的树,偷偷摸摸砍来作燃料,起初只是有几个村民零零散散、偷偷摸摸地砍;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养树坡砍树。到1989年,爆发了大规模砍伐集体山林事件。

  砍伐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工作组进驻后洞村调查处理,涉及该事件的农户受到了严肃处理,其中几个情节严重的,还因此受到了法律制裁。

  山之盟

  守山护山

  如果大山有记忆

  也一定会记得

  后洞村民痛定思痛

  日夜守护大山

  留下了后洞村人30年来的

  足迹和汗水

  张建忠说,当年的砍伐事件发生后,工作组进驻村里开展相关工作,耐心细致地教育村民,帮助后洞村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村规民约。

  村民逐渐认识到砍树的严重危害性,意识到不能为了一时利益把山林给毁了,他们在养树坡上重新种上了由林业局提供的树苗。

  “如果不恢复植被,不光后代会咒骂我们,后洞村就真的没希望了。”张建忠说,当年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让山重新绿起来。

  就这样,在后洞村,一场跨越几代人的养山护山接力就此拉开。

  “开始,3家人为一个组轮流守山。后来轮去轮来,大家觉得不科学。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由3位责任心强的老人专门管护养树坡,每户出一块钱作为他们的劳动报酬。”

  张绍文的父亲张建能就是第一批守林人,他介绍道:“我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时他们几个老人为了让养树坡重新绿起来,不辞辛劳守山护山,坚决不让任何人去破坏山林,发现情况就立即报告和处理。”

  张建能、李文汝、唐候生、陶发顺、李文清、李兴祥、付兴成……

  守林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坚实的足迹只为践行一个诺言——让山绿起来

  “为了后洞村的发展,我们应该发扬老一辈的传统,把山一直守下去。”张绍文接过父亲那一辈守林人的接力棒,和其他村小组长一起参与守山护山。

  2014年,虽然专门配备了护林员,但张绍文他们还是一直坚持配合护林员做好守山巡山工作。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流转间,养树坡的小树苗慢慢长大长粗了,树林渐渐茂密起来。

  如今,老一辈的守林人大多已经离开了人世,张绍文的父亲张建能也于2016年去世。

  “老人们可以瞑目了,你看现在的养树坡上的植被长得多好多绿!”张绍文感慨地说,现在已经没有人去砍树了,村民都在自觉守护这座青山。

  山之美

  绿水青山

  大山是有记忆

  也是有灵性的

  人不负青山

  青山也定不负人

  张绍文说,如今的养树坡,野生动植物也多了起来。养树坡成了后洞村民的“聚宝盆”,村民光靠在山林里捡拾野生菌,每年就有不菲的收入。

  59岁的后洞村民杨玉林捡拾野生菌已经十几年,他说:“自从养起这个山,恢复了植被,山里年年出菌子。我家每年靠卖野生菌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张绍文说,如果养树坡没有“劫后重建”和大家的悉心守护,就没有现在的好光景。

  现在一有时间,张绍文和张建忠等人也会到林子里去转转。

  我们跟着他们从村里出发向山而行,一路上绿意盎然,到处可见俊秀的清香树。

  才走近养树坡,便听得松涛阵阵和啾啾的鸟鸣声,各种树木长得甚为茂盛,脚底下都是厚厚的落叶和一丛丛不知名的兰草。随手拨开树丛,便能捡拾到各种野生菌。

  一不小心,走在前面的张绍文他们的身影已经隐没在密林中。我们在山林里迷了路,大声呼喊循着他们的声音才走出林子。

  在树林中,张绍文边走边深情地凝望着老一辈和自己共同守护长大的树木说:“这几年守护下来,树长好了、长粗了,去到哪里都绿荫荫的,值得了!”

  “山绿起来了,我也完成自己的心愿了,对得起后洞村的人民群众了。”张建忠欣慰地说。

  通过航拍镜头,我们看到茂密的养树坡静卧大地,一望无垠。绿,不断延伸……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