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屯街道戴家庄社区,州渔业管理站牵头对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的红螯螯虾进行测产验收。经严密测产,当地红螯螯虾平均个体66克、体长11.35厘米,最大个体125克、体长13.4厘米。

测产中,技术人员随机选取田块捕获红螯螯虾,详细记录总产量、样本数量、平均规格、测算亩产量,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个体,逐个测量体长、体重,观察健康状况。

这是红河州首次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试验,承担此次试验任务的个旧市恒洋渔业有限公司长期从事鱼类养殖。该公司水产部相关负责人黄绍彬介绍了稻虾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养鱼产生的尾水经过净化后用于灌溉稻田,水里的浮游生物成为红螯螯虾饵料。同时,水稻根系为虾苗提供安全生长环境,虾苗钻行疏松土壤,吞食杂草虫卵,减少病虫害,虾粪还能化作天然有机肥反哺水稻。”


红螯螯虾以生长快、个头大、出肉率高著称。此次试验覆盖30多亩稻田,共投放虾苗65000尾。州渔业管理站站长杨艳红表示,虾稻共生可实现每亩6000至8000元的综合收益,效益是水稻单作的3至4倍。

未来,稻虾共生模式计划在全州进行推广,州渔业管理站将持续加强技术指导,推动这一“粮渔互促”模式走向成熟。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龙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