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屏边:法治护航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8日 11:08:48  来源: 云南网

  为推动法治精神扎根乡土、浸润民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近年来从立法保障、文化浸润、民生服务三个维度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屏边县积极探索立法创新,出台全国首部乡风文明单行条例《屏边苗族自治县乡风文明促进条例》,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额彩礼”等共识转化为法律规范,配套制定实施办法,形成“法律红线+村规民约”双重约束机制。

  条例实施后,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现象明显减少,“一桌宴”“鲜花祭扫”等文明新风渐成风尚。为确保乡村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全县制定乡村治理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25件,覆盖山林权争议、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等关键领域,构建起“条例+办法+配套文件”的法治闭环体系。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屏边县将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民族团结+法治建设”双促模式,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将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功培育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和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创新实施“双语普法”工程,组织苗、彝等少数民族普法骨干用方言宣讲法律政策,今年开展“双语普法”“民族节庆普法”等特色活动4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

  聚焦“一老一小”、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当地着力推动法治服务精准下沉,培育1200余名“法律明白人”覆盖所有行政村,今年已开展“田间地头微调解”“火塘夜话普法”活动600余场,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矛盾。

  如今的屏边,从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到校园“法治小卫士”培养计划,法治服务暖流浸润乡村各个角落,成为护航乡村振兴的“隐形翅膀”,不断助力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工作,持续解锁乡村治理“新密码”。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杜海霞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