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坝心镇邑北孔村的萝卜田里一片繁忙。绿油油的菜苗在晨光中舒展,县纪检监察干部正蹲在田埂上,与农户聊得热络。
“今年种子质量怎么样?价格稳吗?”“镇上的技术员常来指导吗?”纪检干部一边仔细询问,一边俯身查看萝卜长势。
依托“天然温室”的气候优势,石屏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36.9万亩,今年预计产量99万吨。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其健康发展,成为石屏县纪委监委关注的重点。
“我们聚焦农资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把监督‘探头’延伸到田间地头。”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线走访、实地检查、跟踪督办等方式,着力发现并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
石屏县纪委监委紧盯关键环节,推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强农技培训,让惠农政策落地更透明。“现在种子质量有保障,技术指导也很到位,我们种地更有底气了。”大桥乡六美尼村农户范某对此深有体会。他家今年种的线椒长势喜人,行情持续向好。
产业发展,产销对接是关键。石屏县创新推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并在纪委监委监督保障下,率先实施县域物流“统仓共配”改革。通过督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推动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高效融合,建成乡镇客货邮服务站9个、村级服务站117个,大幅提升运输效率,保障蔬菜瓜果新鲜送达。大桥乡大寨村村口,一辆辆货车正将村民刚采收的新鲜蔬菜装车发运。眼下,当地的番茄、黄瓜、甘蓝等冬早蔬菜陆续进入采收期,收购商接踵而至。
“现在蔬菜现采现发,当天就能运到玉溪、昆明,每天能运出去20多吨。我们的蔬菜上市早、品质好,一点都不愁卖。”农户刀某脸上洋溢着喜悦。
石屏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从过去的单一种植走向多元化布局,配套技术培训也更加精准,实现了“菜篮子”工程的提质增效。
“我们将当好产业发展的守护者,让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一线充分彰显。”石屏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梁瀚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