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侨乡”红河县创新打造“红侨”党建特色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带侨建、党务促侨务、党心连侨心”的党建、侨务互融互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凝聚侨心侨力、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红河县侨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红侨”党建品牌为核心,通过举办侨界代表人士座谈会、专题学习及“侨乡心向党·奋进新时代”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不断增进侨界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探索“党建+侨建”工作模式,坚持“党建侨建共建、党务侨务共进、党心侨心共融”原则,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侨联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已建成6个“侨胞之家”,其中县侨联“侨胞之家”荣获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称号。

秉持为侨服务宗旨,红河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织密服务网络,切实提升为侨服务精细化水平——实施“1234”为侨服务工作法,践行“三联系”“四必访”制度,累计走访慰问归侨侨眷459户、投入资金26万余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创业贷款,精准解决侨界群众急难愁盼;率先成立全省首个“税暖侨心工作室”和全州首个“涉侨纠纷诉调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法侨、检侨”合作,已成功受理涉侨纠纷12件、调解成功9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5%,构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有效维护侨胞合法权益。
红河县侨联还充分发挥“侨”的独特优势,打好“侨”牌,助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在文化层面,2024年成功推动迤萨马帮古镇获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实现红河州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建成红河县马帮侨乡历史文化展馆,征集马帮实物400余件,接待海内外观展人士超1万人次。编纂出版多本侨乡文化丛书,侨乡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聚焦服务发展,积极引入侨资侨智,累计引进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公益项目12个,捐资捐物近500万元,覆盖产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以侨为桥推动开放合作,促成红河县与老挝万象市塞塔尼县缔结友好城市,助力2023年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零”的突破,2024年同比增长208%,侨界力量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新担当。

借助“红侨”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红河县成功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服务侨胞的凝聚力、推动发展的战斗力,书写了新时代边疆地区党建与侨建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精彩篇章。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