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红河州:构建“123”医卫体系 交出“十四五”卫健事业亮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6:20:41  来源: 云南网

  “十四五”期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卫生健康系统锚定“健康红河”战略目标,实施卫生建设项目68个,构建以省级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引领,县、乡两级医疗服务承载,党建、人才、质量保障支撑的“123”红河医卫体系,在改革与奋进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从“有地方看病”到“治得好病、看得起病、放心看病”和“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州人民健康福祉筑起坚实屏障,交出一份成色十足、惠及民生的优异答卷。

  资源扩容建高地 区域医疗显实力

  以云南省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核心引擎,红河州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州级领、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医疗服务新格局。

  区域医疗中心破局起势,引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6家优质输出医院,合作共建妇产、儿童、肿瘤、心血管、急重症、精神卫生6个省级滇南区域医疗中心,让全州老百姓乃至周边州市群众更便捷享受到高水平、同质化的医疗服务。等级医院建设全面跃升,三级公立医院从7家增至15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二;三级中医医院实现“从无到有”,增至5家;二级公立医院增至35家。

  目前,全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30家,开放病床38948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8.98张。专业学科建设跻身前列,实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建成3个国家级、84个省级、34个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省医疗质量考核中,红河州30个专业跻身全省前三,6个专业位列全省第一。“国考”成绩持续攀升,2025年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全州14家参评三级公立医院中,A档1家、B++档1家、B+档4家、B档5家、C档3家;12家二级公立医院中,A档3家、B档8家、C档1家。

  县域强基筑网底 基层服务有温度

  聚焦“常见病种不出县、一般疾病不出乡”目标,全州以“百县工程”“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激活县域医疗动能。县级医院全面提质,所有县市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覆盖,建成60个“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3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分中心,借助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沪滇协作”“省管县用”等专家力量,引进新技术586项,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基层硬件提档升级,实施17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项目,15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其中50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建成152个基层慢病管理中心、139个心脑血管救治站,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馆并配齐中医医师,97.8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41个乡镇卫生院纳入120“急救点”并配齐救护车。“约家医”全人群签约281.76万人,签约率64.94%;基层队伍强筋健骨,实施“千名村医培优提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提升至38%,招聘大学生村医53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4个医共体中12个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重点关爱全覆盖 服务升级暖民心

  全面升级妇幼健康保障,健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适龄妇女“两癌”筛查提质扩面。免费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个案录入率分别达102.22%、103.63%,为20510名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儿童急救网络日趋完善,建成“1(州级分中心)+7(县级急救点)”危重症儿童分级救治平台,危重症儿童(新生儿)转运成功率100%。

  全州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都可提供儿科服务,9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生育支持政策落地见效,扎实推进多元化托育服务,建成省级示范托育机构8家、州级示范托育机构19家;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持续巩固在9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医养结合纵深发展,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1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省级医养示范机构5个、优质服务单位3个;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9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设有独立的老年医学科,积极探索“医养协同”模式,开设医养结合床位7000余张,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落到实处。

  公共卫生筑屏障 疾病防控护安康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全州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力度,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面升级。常规防控全面强化,打好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保卫战、歼灭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0个,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率100%,全省排名第一。消除疟疾、血吸虫病成果持续巩固,连续保持19年无鼠疫流行,13县市全面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标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率100%,公共卫生“防线”更趋坚固。深入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8个县市健康县城建设获省级表扬,“除四害”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

  人才科技添动能 支撑体系更完善

  以“人才强卫、科技兴卫”为导向,全州着力构建“引、培、管、用”一体化人才体系,强化科技与信息化支撑,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元引才聚合力,通过“红河奔腾”医疗卫生人才专项、校园招聘、公开招聘、急需紧缺招聘等引进人才1578人,引进“银龄医师”488人,建立了专家工作站673个。精准育才强梯队,开办“红医大讲堂”296期,培训医务人员64.6万人次,依托6个省级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吸引6家输出医院派驻专家90余人次,借助“组团式”“沪滇协作”等79名帮扶专家力量,培育“带不走”的队伍。

  科技信息双赋能,医务人员科研创新能力持续迸发,“十四五”期间累计发表SCI论文137篇、核心期刊论文107篇,获得科技成果奖75项、发明专利164项,引进新技术212项,科技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建成覆盖州、县、乡的120调度指挥中心,在册救护车639辆,急救处置率达100%,为群众生命健康开启“快速通道”,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医疗资源与急救服务“双高效”。

  中医传承扬国粹 守正创新结硕果

  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与西医并重协同发展,构建覆盖州、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中医服务扎根县域,13县市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4家县级中医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建设19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13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培训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机构能力全面提升,全州13家中医院中,三级中医院达5家,6家通过第二轮服务能力提质达标验收,50%的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中医药服务“硬实力”持续增强。先后建设97个中医药专家工作站、28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建立5个州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中心”,通过“州级领、县级带、乡村联”模式,带动13个县市全域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州内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并配齐中医医师,97.8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涌现出一批群众口碑好、服务质量优的特色中医馆、中医阁,让“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专科专病突破创新,推进1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23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29个州级中医专病病种建设,先后引进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116项,科研立项11项,推广成熟中医药适宜技术42项;遴选5个专科作为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开展癌症、心脑血管重大病种多学科攻关,疑难疾病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惠民服务提质效 多元融合促发展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州持续落实惠民实事,不断拓展健康服务新内涵,推动健康产业与多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影响力。医疗负担持续减轻,全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落实门诊“零预交金”,实现“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特色服务亮点纷呈,建成“红河州心理健康中心”,在全省率先开通24小时在线服务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开设《幸福红河话健康》电视访谈节目,开展“时令节气与健康”巡讲,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1.33%,五年来提升10.71个百分点。融合发展再拓新途,获批4家“云南省体医融合建设单位”,探索“运动+健康”管理新模式。开发紫陶养生器具等40余种中医药文创产品,创新举办“中医文化夜市”,推动中医药与康养旅居产业深度融合。国门医疗彰显形象,依托河口国门医院区位优势,打造集“医、学、研、康、养、旅”于一体的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为外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医疗辐射力与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聚焦“十五五”,红河州将继续锚定“健康红河”建设目标,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着力构建更加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全州人民健康福祉保驾护航,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更多红河力量。

  云南网记者 饶勇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