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福地,文旅融合绽放。
一场青年电影行动让弥勒成为光影与创意交汇的热土。
金秋十月,当电影遇见弥勒,这座小城顿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光影红河 快乐弥勒”红河弥勒青年电影行动在弥勒市举行,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的影视专家以及众多行业嘉宾齐聚弥勒,共同见证这场属于光影与青春的盛会。
开幕晚会上,非遗舞蹈《阿细跳月》点燃热情,彝族舞《祈愿》传递赤诚。安琥、吕一、孟丽、杨程成受聘为“城市推荐人”,将这座小城与电影的情感纽带紧密相连。
电影行动持续推出电影短片创作训练营、谢飞导演回顾展等10余项活动,共同构筑一场贯穿经典与未来的光影旅程。

艺术小镇,红砖童话
作为本次青年电影行动的重要场地,东风韵小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弥勒文旅的亮眼名片。这座小镇是以文旅、康养、艺术为核心的特小镇。
东风韵的灵魂,深植于红河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雕塑家罗旭取高原上的红土,用这片土地上的红砖,将风格独特的建筑植入原始地貌,构筑了形态各异的红砖艺术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没有使用一根钢筋,仅用本地红砖建起了一座座城堡,别具匠心。

万花筒艺术馆是景区内的建筑奇迹,其外形如一堆红酒瓶,随光影变化,内部空间更随着阳光照射角度呈现出不同光影之美。这座建筑正是设计师罗旭对彝族火文化与地域红酒文化的解构与重构。那些看似随心所欲、无图纸诞生的红砖曲线,实则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除了万花筒艺术馆,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构建出一片禅意又静谧的茶歇环境,牛哆啰音乐农庄、国际艺术中心、农垦博物馆、花之丘、印章坊等特色建筑,每一幢都拥有独特造型和生命力。漫步在东风韵小镇,游客能感受到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诗意场景,每一处细节都散发出生活与艺术交织的韵律。

这里还有薰衣草花海,微风拂过,掀起一层层紫色的波浪,清新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远处的风车房子随着风力缓缓摆动巨大的叶片,蓝天、白云、紫色花海交织成一幅如油画般的画面,这片浪漫的花海也让东风韵被誉为“滇中普罗旺斯”。
在东风韵,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鲜活体验。游客在此可沉浸于彝族歌舞的炽热情感中,亲手体验古老手工艺的温度,感受服饰纹样中的历史密码。

如今,东风韵艺术文创空间吸引了众多知名艺术家驻留创作,形成“艺术家第二居所”的品牌效应。作为红河州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近年来,东风韵通过“文化+旅游+康养”的多业态发展模式,释放了体验式经济的张力。
多彩景点,魅力绽放
除了东风韵,弥勒的其他景点也同样各具特色。
湖泉生态园作为全国少有的免费开放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水域面积1700余亩,被称作“一座公园半座城”。园内飞瀑流泉,碧水白沙,融合了天然温泉、自然冷水湖泊等元素,被称为“云南小三亚”。
除坐拥国家AAAA级景区外,湖泉片区的天然地热资源也是吸引各地游客的重要因素。一位旅居游客分享感受说:“弥勒的温泉非常好,泡后身体很舒服,这里景点也很多,有东风韵、太平湖森林公园、湖泉生态园等,既可康养,又可休闲。”

太平湖森林公园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一座集观光、旅游、度假、娱乐、会议、赛事、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世界级高原森林健康度假公园。公园里的大地艺术景观尤其引人注目,将自然、艺术与人文编织成一首流动的诗。
可邑小镇,在彝族阿细语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是世界十大名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小镇海拔193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0%,青山环抱、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锦屏山风景区以著名的佛教圣地而闻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像。佛像高达19.99米,超级壮观。
文旅共赢,未来可期
红河弥勒青年电影行动不仅是一场电影盛会,更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当银幕光影漫过弥勒的山川湖海,当创作灵感触达小城的烟火日常,一场专属于中国电影人的盛会正式启程。如今,弥勒这座小城正以电影为桥梁,让更多人认识弥勒、爱上弥勒。

知名旅行博主蓝天学长分享了他的感受:“弥勒给我的印象是‘无中生有’,越来越好,现在越来越多的活动落地弥勒,一到弥勒就快乐也是我的真实感受。”
弥勒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充分整合交通、气候、文化等各类资源。紧紧围绕打响“旅居云南”新品牌这一目标,弥勒市引导有能力、有活力、有动力的村(社区)或团队打造旅居村、旅居综合体,不断丰富旅居业态。


随着“旅居云南”品牌越来越响亮,弥勒市一些有独特优势、靠近景区景点的村(社区),纷纷转型进军旅居行业。例如梅花温泉社区以打造文旅康养示范社区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邻近国家AAA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和地热资源优势。
通过标准化、品质化运营,当地的客房长期供不应求。目前,社区已发展民宿122户、房间2800间、床位5760个,淡季时每天有1000余名旅居客,旺季时每天有5000余名旅居客,已形成稳定客群。
湖泉片区和梅花温泉社区对旅居产业的打造,既让当地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旅居业态发展布局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弥勒已建成小河边、租舍等10个“旅居示范村”,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的乡村生活。去年,全市接待游客1779.3万人次、增长18.21%,实现游客总花费217.4亿元、增长15.56%。
弥勒这座与佛同名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从东风韵的艺术建筑到太平湖的自然风光,从湖泉生态园的温泉体验到青年电影行动的文化盛宴,弥勒已然成为一个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旅居目的地。
当镜头对准这片土地,当创意遇见自然,弥勒正以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到弥勒就快乐”的独特魅力。这种快乐,源于艺术的感染,源于自然的抚慰,源于文化的滋养,更源于这座小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青年电影行动虽然短暂,但它为弥勒留下的,不仅是光影的记忆,更是文化的积淀和创新的动力。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弥勒的文旅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次青年电影行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弥勒市委、弥勒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电影家协会、红河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东风韵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云南网通讯员 张净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