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暑假,对于绿春县高级中学学生陈海青而言意义非凡。跟随“凝心聚力·筑梦计划”2025年绿春县青少年暑期研学团,他先后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及相关代表企业、高校,与2000公里外的上海青少年共话友谊。陈海青说,通过研学,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回校后将努力学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间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开展汉语哈尼语“双语”教学
“校园里,我们10个民族的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大家相互学习民族歌舞,共同庆祝节日,在共居共学共事中建立深厚的感情。”绿春县高级中学副校长白周文介绍,学校开设“双语双文化”特色课堂,组建32个跨民族学生社团,每年组织学生到边境村寨与戍边民警同吃同住,在互动中培育共同团结奋斗的情感纽带。
 
车里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岳乐梅 摄
近年来,绿春县将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连续3年举办“石榴红”夏令营,来自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60名志愿者“云支教”覆盖边境学校,跨区域的双向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培育绽放出民族团结的友谊之花。
今年开学第一课,绿春县各中小学通过影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9月3日,各校师生共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让开学的新起点与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紧密相连,在成长与铭记中迈向新征程。
 
车里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岳乐梅 摄
“以后我也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穿上绿色的军装,守护在祖国边疆。”观看阅兵式后,平河镇车里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泓瑜说。
车里小学是绿春县第一所“八一爱民学校”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日常教学中,该校自编《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常态化开展军训、“守边有我请党放心”主题演讲和国防教育“五个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真正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植于孩子心中。
云南网记者 黄翘楚 饶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