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美丽产业”到“幸福产业”——红河州万寿菊产业发展的全景透视
金秋时节的红河州,被一片金黄点亮——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丽产业”。当漫山遍野的金黄与乡村振兴的热情相拥,绘就出千家万户的幸福长卷。
随风摇曳的万寿菊,铺展成辽阔的金色海洋。花田之间,农户忙碌采收,游人徜徉打卡……9月13日18时,CCTV-1综合频道《花开中国》栏目播出云南红河篇。镜头中,蒙自市冷泉镇的万寿菊花海翻涌,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那份震撼的美。
不仅是冷泉镇,在开远、弥勒、泸西、建水、屏边等县(市),万寿菊同样将广袤田畴染成丰收的金色,与绿水青山相映生辉。
政策赋能、科学布局、技术支撑、联农带农、农旅融合……如今的红河万寿菊产业,有颜值,更有价值。全州万寿菊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产量高达24.37万吨,真正成为带动百姓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幸福产业”。被群众誉为“致富花”“幸福花”“振兴花”的万寿菊,正名副其实地绽放在红河的土地上。
全景透视一:从“一花独秀”到“遍地生花”
早在2006年,泸西县便率先引进万寿菊种植。短短几年间,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展至上万亩,当地农户真切尝到了这份“金色事业”的甜头,也由此将万寿菊亲切地称为“富贵花”。
显著的经济效益,很快吸引了更多县(市)的关注。建水、蒙自、开远等地相继引种万寿菊,推动这一产业从泸西的“一花独秀”,逐步走向“遍地生花”——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种植规模持续扩大。
为何万寿菊能在红河州“拔”节生长?从价值优势上看,万寿菊富含天然叶黄素,市场需求大、价格稳定,素有“软黄金”之美誉;从地理条件上看,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当地光照、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从种植效益上看,万寿菊花期长,每年7月至9月底可采收5茬至8茬,亩产收益可达5000元;从政策与服务上看,党委和政府积极推动、技术辅导、保价收购,让农户放心种植、不愁销路。
今年,蒙自市万寿菊种植面积达15.1万亩,产值预计达5.4亿元;开远市种植面积达3.9万亩,产值达6000万元。
泸西县向阳乡通过科学布局、技术扶持,设立6个集中收购点,带动农户种植万寿菊1.1万亩;屏边县新华乡推行“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种植万寿菊1.3万余亩;弥勒市东山镇1500余户农户共同种植1.3万亩万寿菊……
大地为纸、金花作画。如今的红河州,万寿菊已真正花开成海,这不仅是风景,还是老百姓握在手中的“幸福实业”。
全景透视二:从“金色花海”到“致富引擎”
田野、山坡、路旁……连绵盛放的万寿菊,汇成一片波澜壮阔的金色海洋。
花海绘就好“丰”景,也映出群众的好“钱”景。在弥勒市东山镇,放眼望去,金黄色的花朵与绿水青山相映生辉,美如画卷。花丛中穿梭忙碌的村民们笑语盈盈——万寿菊产业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蒙自市冷泉镇兴隆村的田间地头,漫山遍野的万寿菊迎来了丰收时刻。20余名花农手法娴熟地来回采收,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野间。“我家今年种了30亩万寿菊,亩产超3吨,按照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每亩能挣近4000元,光这一项年收入就有10余万元。”种植户王红兵满脸喜悦地说。
一朵朵万寿菊,不仅点亮了乡村的风景,还绽放出致富的新希望。
泸西县三塘乡以“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广“党总支+基地+农户”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实际难题。今年,全乡万寿菊总产量预计突破3万吨,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
金色花海涌田野,菊香四溢话丰年——这样动人的场景,正在红河州接连上演。“金色花海”真正为花农带来了“金色财富”。
“联”农联出新天地,“带”农踏上“黄金道”。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红河州不断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将农户、村集体和企业紧密联结,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共赢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景透视三:从产业兴旺到乡村振兴
蒙自市以万寿菊产业为笔,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助农机制为墨,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产业“大突破”,绘出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集体强、财税增”的乡村振兴画卷。西北勒乡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推出2条万寿菊观赏经典路线——金灿灿的万寿菊,既映照着百姓的笑颜,又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产业兴,则乡村兴。屏边县新华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夏季凉爽宜人。万寿菊盛放时,恰逢避暑旅游高峰,金黄的花海迅速成为吸引游客的亮丽景观,带火了当地的休闲观光业。迎风盛放的万寿菊,正悄然连接起“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将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
种植加工、赏花研学、摄影打卡、旅游体验……通过全链条延伸,“一朵花”真正带活了“一个产业”,振兴了“一方经济”。资源整合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拓展了万寿菊产业的边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而鲜活的力量。
万寿菊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采收季节,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连绵盛放的金色花海,自成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客,开辟了农旅融合新方向。在金灿灿的花海映衬之下,红河州的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群众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李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