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山草果满坡红 增收致富底气足
深秋时节,走进屏边县新现镇田心村委会的山林间,层层叠叠的草果林沿坡地铺展,鲜红饱满的草果红透山坡,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收的身影与山间云雾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田心村发挥山区林地资源优势,深耕林下经济,全村1500亩草果种植基地成为村民增收的“稳定器”。
村民分拣草果。
这份丰收的底气,藏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里。田心村为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2071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降雨量1430毫米,年均气温11℃,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润,恰好契合草果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
“今年果子结得很密,我家种植的10亩草果全部熟了,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9元计算,收入可观。”正在采收草果的村民罗美慧一边将草果装入背篓,一边算起“增收账”。
“近年来,为发展草果产业,村里修建了道路,草果采收后直接运到收购点,不愁销路。”田心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以鲜果销售为主,后续将对接加工企业,探索草果初加工,如调味品等,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
草果丰收的背后,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共赢。村“两委”立足山区实际,破除“守着青山没饭吃”的困境,坚持“不砍树也能富”的理念,带领群众盘活林地资源发展草果种植,既避免占用耕地,又守护了生态屏障,带动全村形成“家家参与、户户受益”的发展格局。
为破解技术与销路难题,田心村搭建“企业+农户”平台,邀请农技人员开展种植培训,对接收购企业打通销路,保障产业稳定发展。从种苗引进到技术管护,村干部全程跟进,并组织村民学习草果剪枝、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确保产业发展既接地气,又有技术含量。如今,田心村的1500亩草果林让林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在滇南深山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肖弈涵 白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