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弥勒市新哨镇:韭黄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金秋时节,在弥勒市新哨镇的田野间,一垄垄翠绿的韭黄长势喜人,冷链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包装,各村各寨田野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个万亩特色产业乡镇,正以韭黄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全域发展,书写着资产盘活、产业升级、群众增收的生动篇章。
盘活沉睡资源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以前这片荒地杂草丛生,现在建成冷链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羊街社区群众难掩喜悦。新哨镇党委政府深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道理,将闲置资源盘活作为产业发展的先手棋,组织专班深入12个村(社区)开展闲置资产清查,建立闲置资产、资源台账,绘制出“一村一策”的产业发展蓝图。
2024年,新哨镇整合村集体资金158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万元,在羊街社区盘活20余亩闲置地块,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韭黄生鲜冷链基地。基地配备3条自动化分拣线、500吨容量冷库及配套物流设施,不仅解决了“卖难”问题,更通过“租赁+合作”模式吸引省外企业入驻,形成集清洗、加工、包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精准招商引智打造联农带农新模式。“企业有技术、有市场,我们有土地、有劳动力,合作就是双赢。”新哨镇通过“走出去”,与广西三开农业发展公司倾心交流,促成了一段合作佳话。在得知该企业位于泸西的生产基地产能不足制约发展后,镇里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帮助其精准对接农户,以“保姆式”服务优质、高效完成2000亩土地的流转,用“新哨速度”打动了企业负责人。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汉、彝、傣等各族群众发扬“石榴籽”精神,主动调解地界纠纷。农户梁建祥不仅自己流转15亩土地,还动员5户亲戚加入,他说:“企业来发展是好事,我们党员群众要走在前。”如今,这个总投资2000万元的砂罐韭黄栽种基地已带动周边村(社区)发展特色种植,辐射各族农户300余户。
延伸产业链条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走进新哨镇韭黄种植基地,科技感扑面而来: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灌溉,生物防治技术替代传统农药。这种“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让各族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2025年,全镇韭黄种植面积达2.68万亩,其中砂罐韭黄特色品种将突破5000亩。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企业以保底价收购确保农户收益,亩产收入从1万元跃升至2万余元。在冷链基地,70个固定岗位优先吸纳监测户、低保户就业,每月工资3000元以上;采销旺季时临时用工达200余人,日均工资120元。羊街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宁永清算着增收账:“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打工得薪金,大部分村民一年能挣4万多!”
如今的新哨镇,韭黄产业年产值突破3.5亿元,“软黄金”成了村民乡村振兴的“当家产业”。从零星种植到全链发展,新哨镇正以韭黄产业为笔,在万亩坝子上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赵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