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头图 >> 正文
红河县:“吃干榨尽”百香果 乡村振兴添活力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 10:37:20  来源: 云南网

  金秋,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的红河味来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自动化设备有序清洗新鲜百香果,200余名工人在生产线奔走间忙碌。“公司每天要消化20吨百香果,本地供应不足时,就从河口、金平等周边县市调运,确保生产不停歇。”企业合伙人高凡交介绍。

  在这里,百香果被精细分拣、物尽其用,精品果直供高端市场,电商果通过直播电商销往全国,次果则深加工成果糕、果脯、果干等产品。凭借优质果浆,公司吸引全国各地的收购商常年驻点,预计今年百香果加工量将达3500吨。“红河县气候独特,为果浆保存提供了天然优势,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废弃率,产品也深受消费者青睐。”一位广西收购商对红河县百香果品质赞不绝口。

  企业有发展,群众得实惠。据介绍,味来食品公司设置70个固定岗位和300个季节性岗位,实行阶梯计件薪酬制度,工人月均收入超4000元,每年助群众增收800余万元。公司配套建设的职工宿舍、开展的技能培训,还帮助妇女、弱劳动力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就在家闲着没事做,现在有空就来厂里上班,既能赚钱补贴家用,生活也充实多了。”一位车间女工感叹道。

  经过不懈努力,红河县百香果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废料循环”的完整闭环,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达6300余亩,平均亩产高达2000公斤,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让群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依托“无毒苗培养室+半自动施肥”技术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引领,当地百香果种植主产区示范基地通过统一提供果苗、免费技术指导、制定果品标准等一系列举措,成功推动百香果种植向连片规模化、高质高产化方向发展。

  通过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红河县不断吸引外地商人和本地新农人参与,组建味来食品公司,推行“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实现百香果统一回收、加工、销售,彻底打通产销环节堵点,让果农的“丰收喜悦”真正转化为“增收实效”。

  更令人称道的是,红河县还将百香果“吃”得格外干净彻底。

  迤萨镇党组织在工作中发现,百香果加工产生的果皮是养殖黑水虻的优质饲料。当地迅速引进专业养殖企业,盘活1700平方米闲置厂房发展黑水虻养殖。

  “1吨黑水虻一天能‘消灭’10吨果壳!黑水虻蛋白质含量高,是禽类养殖的优质饲料,每吨能卖3000元。”迤萨镇党组织领办公司负责人王选揭开了“废料变宝”的奥秘,“黑水虻幼虫粪便和禽畜粪便又能做成有机肥,反哺百香果种植园,从而形成生态循环。”

  随着“种植—加工—饲料—养殖—还田”产业链闭环的成型,百香果壳从“废料”变“资源”,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实现零污染排放。这条产业链也成为当地就业的“蓄水池”。

  从田间地头的新鲜果实,到车间里加工而成的果糕、果干、高品质果浆,再到废料变身的黑水虻饲料与还田有机肥,红河县百香果产业早已跳出简单的“种与卖”模式,真正做到“吃干榨尽”,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这条富民产业链,正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强劲的新活力。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赵龙云 李嘉敏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