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水沟乡的河谷山腰间,澳洲坚果树冠如伞、硕果压枝,果农忙碌采收,欢声笑语回荡山间。这颗远渡重洋的“金果子”,正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产业振兴的璀璨新篇章。
面对“三年育苗、五年挂果”的产业长周期与群众心中的疑虑,大水沟乡在2016年以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将澳洲坚果确立为重点生态产业,创新推出“党员带头+技术护航+效益兑现”的“三级破冰”策略。当地首先在八户村委会启动5000亩澳洲坚果试种项目,组织党员种植户率先垂范,积极与云南联民农业等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切实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坚持就有结‘果’——澳洲坚果”的产业口号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次年,大水沟乡投入约300万元全面推广种植,组建技术专班开展常态化培训。在科学管护下,坚果单株产值达300余元,亩产约800公斤,带动20个村民小组参与种植,成为全县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大水沟乡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加工厂,配套10亩育苗基地,形成日处理鲜果30余吨的初加工与精深加工能力,构建起从育苗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在销售端,依托与上海外贸企业合作,推动产品成功进入上海、重庆、青岛、昆明等多地市场,为拓展欧洲市场奠定基础。
去年,大水沟乡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建成3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形成“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457户2063人稳定增收。
从最初群众“不敢种、不愿种”的观望到如今亩产值超6400元的喜悦,从试种深山到迈出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9年间这颗来自澳洲的“金果果”在大水沟乡完成了从“落地生根”到“扬帆远航”的跨越,真正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乡村振兴的“绿色名片”。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刀谚晴 李建东 陆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