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锡城街道戈贾社区种植的糯玉米进入成熟采收季。除直接上市销售外,一部分新鲜玉米被送到当地加工企业,转化为速食半成品玉米粑粑,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走进企业加工坊,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玉米脱壳、清洗、打浆、蒸煮、压制、切条,这套标准化流程既保留了传统玉米粑粑的醇香软糯,又破解了储存与运输难题,消费者只需简单蒸煮或油炸即可食用。
加工坊负责人李严凯是一名返乡青年,此前在外从事餐饮行业,“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比如甜度、糯度和玉米条的尺寸,都是经过反复试验才慢慢定型。”他将多年在外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带回家乡,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
戈贾社区居民李美芬种了五六亩玉米,她说:“以前都得自己拉到城里卖,自从有了加工坊,不仅玉米不愁销路,还能在加工坊打工,多一份收入。”如今,当地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居民越来越多。
近年来,锡城街道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发展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围绕“一口糯、一碗面、一味药、一桶梨”的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标准化加工厂,推出鲜食糯玉米、糯玉米条等系列产品,扩大面条、黄精制品和泡梨等深加工产能,不断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拓宽群众就近就业渠道,为持续增收注入动力。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金春 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