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砖黛瓦间流淌百年乡愁,非遗工坊升腾现代气息,今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创新推出“村长有请、村长有礼、村长有约”三部曲,将这一拥有600余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成功打造为集乡愁记忆与现代活力于一体的旅居胜地,为全省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红河经验”。
团山村坐拥21处特色古建筑,红河州文旅局深挖其特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旅居红河·村长有请”专属邀请函,通过线上数字化“山水请柬”(H5/小程序)与线下主题线路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触达游客需求。邀请函上线后,72小时浏览量破10万次,推出推介短视频500余条,打造系列热门话题,团山村总曝光量超2亿次,“旅居团山”成为文旅新潮流。
“来了就是团山人!”这句承诺,体现在红河州为游客量身定制的“礼遇体系”中。通过串联团山八大院、米轨火车、双龙桥等节点,推出“一日村寨探秘+两日深度体验”产品包,并针对不同群体送出“惠游、安居、康养、畅行”四礼,涵盖门票折扣、购房补贴、理疗优惠、交通便利等,让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3天延长至15天。

面向数字游民等“新村民”,红河州专属“迎客礼”提供稻田认领、体验课程、民宿折扣等权益,已吸引223人入住。此外,当地还研发“团小团”IP文创产品30余款,开设“团窝窝”文创店,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打造12个非遗工坊,带动12名妇女成为讲师,实现文化保护与村民增收的“双赢”。
“我们不仅是游客,更是团山村的参与者、建设者。”这是团山村旅居客的共同感受。通过建立“团山旅居人”成员超2000人的社交媒体群,定期举办“村长家宴”“乡村音乐会”“丰收庆典”等活动,让旅居客融入本地生活。团山村还设立“荣誉村民”机制,为文旅宣传达人颁发证书、预留院落,邀请其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古建修缮等事务。目前已有17人获此殊荣,3人投资开设工作室,形成“主客共享、共建共治”的生动局面。

如今的团山,早已不是沉睡的古村。2024年景区旅游收入达787.81万元,2025年1—8月同比增长22.58%;村民人均收入达2.4万元,闲置农房盘活率超90%,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0万元;游客过夜率从40%提升至75%,复游率达62%,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红河州将持续深化“村长三部曲”实践,通过策划深度文化专题、实施“百村千宿”代言人计划、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擦亮团山文旅IP,构建“人人皆可代言”的共创生态,为云南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云南网通讯员 童石磊 记者 黄翘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