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水紫陶建立手工认证体系
今年以来,建水县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为根,创新推出传统工艺手工认证体系,让建水紫陶这张文化名片更加闪亮。
在建水古城一家紫陶工坊内,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映禄正全神贯注地修坯。出自他手的紫陶作品,承载着千年技艺,也迎来了一张“身份证明”——建水紫陶传统工艺手工认证标签。“认证工作对我们手艺人来说是一种认可,它向消费者表明,每件紫陶作品都是我们亲手做出来的,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李映禄说。
2025年年初,建水县制定并印发《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统工艺手工认证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以建水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明确文旅局、紫陶园区管委会作为认证主体,市场监管、文旅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构建起一套科学、严谨、透明的认证体系。
认证工作分为两级,分别为手工作坊认证和手工产品认证。作坊由认证机构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产品则由认定的作坊自主认证。认证作坊类型又分为代表性传统工艺手工作坊和传统工艺手工作坊两类,经过层层把关,确保权威性与专业性。建水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娅锦说:“我们邀请省州专家、院校教授、各级传承人组成评审组,制定了科学、实用、权威的认证标准,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认证申报启动后,短短10天就收到86家工坊的申请。经评审组进行材料审核、实地考核、综合评议等,最终71家作坊通过认证,获得授牌,并领取认证标签,用于作坊产品的自主认证。与此同时,《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统工艺手工认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同步出台,建水县市场监管局、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建水县紫陶园区管委会将作为监管主体负责督促认证作坊履行信用承诺制度,杜绝手工认证产品出现冒充、造假、伪劣等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收藏安心。
“我喜欢紫陶,但又不太懂紫陶,现在有了这个认证标识,买起来更放心,也更有收藏价值。”游客浦芳洁的话语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心声。建水县通过手工认证,推动紫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以认证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据悉,2025年上半年,建水紫陶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8万余人就业。(周勇 李梦宇 吴俊松 赵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