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红河县:“家长夜校”巧绣基层治理“同心结”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5:12:00  来源: 云南网-红河日报

原标题:红河县:“家长夜校”巧绣基层治理“同心结”

近日,红河县非遗刺绣培训班“家长夜校”开课。40位参加刺绣培训的“红河嫂”家长学员齐聚一堂,于针线传承中学家教之道,在交流互动中厚植民族团结情谊,课堂暖意融融。

此次夜校课程内容丰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环节,讲师以红河县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为例,从共护梯田农耕文化、共庆民族节日到共兴乡村产业,深入阐释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引导家长深刻认识民族团结对家庭幸福与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连日来,家长们在刺绣学习中融入哈尼族蘑菇房、彝族太阳纹等多民族元素,夜校课程赋予了这些图案更深层的意义。“原来绣布上的纹样不仅是装饰,还蕴含着各民族亲如一家的道理。”学员李晓英感慨道。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刺绣中的民族团结故事讲给孩子听,让非遗技艺成为传递民族情感的纽带。

在“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专题分享中,家庭教育专家结合农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育儿理念与习惯培养技巧,剖析“吼叫式教育”“过度溺爱”等常见误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条文转化为家常道理,引导家长理解教育需温暖相伴也需规则守护。

“写给孩子的心里话”信笺互动环节尤为温馨。课后,家长们在柔和的灯光下提笔,或反思陪伴不足,或写下激励期许,或承诺改进教育方式。几位家长现场朗读信件,真挚话语引发共鸣,其余家长则决定将信带回家给孩子看,让文字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

“以前总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今天才明白用心陪伴和正确引导更重要。”“通过学习,知道了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打骂,还要懂法律、讲方法。”在课后交流中,家长们坦言平日忙于生计疏于关注孩子,教育方式有待提升,并高度评价课程的实用性。

这场乡村“家长夜校”巧妙融合了非遗传承、民族团结教育与家风家教指导,既提升了家长的育儿能力,又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杨幼媛 张艳莲)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