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水县李浩寨乡:佛手瓜深加工车间投产 日产能将达3万瓶
佛手瓜(俗称洋丝瓜)是建水县李浩寨乡的支柱农产品,全乡种植面积1500余亩,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户增收的“黄金作物”。近日,随着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水县山毛驴食品有限公司佛手瓜酱菜深加工车间的正式投产,李浩寨乡的佛手瓜产业实现“从田间鲜品到餐桌精品”的价值链升级,产品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往全国,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工人在加工佛手瓜
建水县山毛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区选址精准,紧邻李浩寨乡农贸市场,占地3亩,交通及原料运输便捷。厂区遵循标准化生产理念进行规划,清晰划分办公区、腌制间、辅料储存间及成品仓库等功能分区,各区域各司其职,既保障生产效率,又为产品质量管控奠定了基础。为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企业制定严格的准入规范,工作人员需穿戴专用工作服并完成全面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车间操作。
佛手瓜表面的黏液(俗称蜜油)处理是行业公认的加工难题,易导致腌制品质地软化、口感变差。企业负责人李红萍说:“为攻克这一技术瓶颈,公司累计投入50万元研发经费,历经18个月自主攻关,最终成功研发‘去蜜油’与‘生腌保脆’两项核心技术。这两项技术有效维持瓜体的脆度,提升风味稳定性,让终端酱菜的口感和品质实现双重突破。”
佛手瓜深加工流程涵盖清洗、剖切去核、机械切条、调料搅拌及不锈钢桶腌制等多道工序,通过特制配料的浸润与发酵控制,最终的成品保持佛手瓜的清甜风味之余,融合姜、蒜等辅料香气,形成风味独特、爽脆可口的酱菜产品。
作为李浩寨乡农业增收的核心产业,1500余亩佛手瓜种植基地为深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给,实现“农户种植+企业加工”的产销闭环。山毛驴食品有限公司的投产,不仅延伸了佛手瓜的产业链条,还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该企业处于投产试运营阶段,日处理新鲜佛手瓜约1吨,可产出成品酱菜4000余瓶,待全面投产后,预计日处理佛手瓜将提升至5吨,日产量可达3万瓶,产能规模将实现跨越式增长。此次建水县佛手瓜深加工企业的落地投产,不仅填补了当地佛手瓜精深加工领域的空白,还以“小酱菜”撬动“大产业”,为红河州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建水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初政艳 赵继兵 杨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