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远市:“攥指成拳”聚合力 城市治理开新局
2024年以来,开远市通过重构体制机制、重塑执法队伍、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城市治理彻底告别“九龙治水”的分散执法困局,迈向“攥指成拳”的协同新格局,交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开远答卷。
2024年3月,开远市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该局秉持“主动想”的理念,整合住建、自然资源、林草3支执法队伍,同步明确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及人员编制。目前,全局共有工作人员44名、协管员129名,为执法工作提供坚实人力保障。
“过去部门权责交叉,常互相推诿,跨部门协作存在‘三不管’地带。”执法一大队队长李毅表示,改革后明确了权责清单和协作机制,例如在城乡规划执法领域,现已形成线索移交、联合查处、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流程,案件办理效率显著提升,群众认可度同步提高。
同时,开远市建立健全派驻大队工作协调机制,依托行政执法指挥调度中心,整合信息渠道,构建起“即时发现、快速派遣、协同处置”的全流程机制,实现“一令通、多方联动”。对清单外的监管事项,则通过与相关部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方式,有效消除监管盲区。
该市执法局精选60名骨干,组建应急处突、巾帼服务、青年人才三支队伍,实行“平战结合”管理模式,确保队伍随时“拉得出、打得赢”。“我们从‘被动执法’转向‘主动服务’,这是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开远市执法局副局长郑玥说。
城市治理的提升,正源于对细节的精准发力与务实举措的持续落地,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其中,流动摊贩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之一。针对开远市人民医院周边摊贩扎堆问题,该市执法局创新推出“潮汐式”疏导方案,在智源南路设置8个标准化临时摊位,明确经营时段和保洁责任,治理成效显著:摊点投诉减少,周边非机动车通行顺畅,摊主收入明显增加。这种疏堵结合、规范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充分展现了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温度。
面对凤凰湖景区夏季摊点激增的情况,该市执法局创新实施“疏堵三步骤”策略:第一步开展需求调研,数据显示76%摊贩为本地创业者,且夜市是游客核心需求;第二步科学规划疏导点,选取仁者村网红街、石头寨停车场两处区域,联合多部门共建共管;第三步组织民主协商,由摊主民主议事确定点位。截至今年7月,夜市已全面实现规范化运营。
目前,石头寨停车场16家商户采取“限时设摊+自治管理”模式,既方便市民休闲,商户也实现了增收,市容环境显著提升,使城市烟火气与整洁有序相得益彰。摊主刘先生坦言:“规范经营后,生意更好了,顾客满意度也更高,这才是长久之计。”
在优化景区摊点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秩序感的同时,开远市执法局聚焦日常民生服务需求,将原来的“幸福小站”升级为执法“心”驿站,通过综合执法教育、普法宣传、便民服务三大功能,联合“两新”党组织与信用社共建,配备饮水机、微波炉等基础服务设施,打造市民身边的“暖心港湾”。
“上周逛街时手机没电,又急着联系家人,顺路进驿站充了电,还喝了热水,工作人员特别热情。”健民社区的张阿姨笑着说,“以前觉得执法部门冷冰冰的,现在这驿站就像‘暖心小站’,离老百姓的心更近了。”
从体制机制改革到能力素质提升,从精细治理到服务转型,开远市正以更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铺展人民城市宜居和谐的时代画卷。(詹大发 周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