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头图 >> 正文
红河县:建好门口“孵化园” 激活就业“一池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14:59:38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围绕群众就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以“资源筑基、产业延链、服务保障”为路径,建设“家门口就业孵化园”,构建全方位就业促进体系。

  统计显示,红河县域内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在3.7万人,今年新增3450人,实现就业增收、用工稳定与产业升级多方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特色农业、林下经济和光伏产业,该县建设一批生产基地,拓宽本地就业渠道。引进37家水果种植企业建成千亩连片基地15个,发展芒果、柑橘等热区水果21.8万亩,稳定吸纳工人3500余人,采收期用工达3.8万人次。25座村级光伏电站80%年收益用于公益岗位,提供光伏公益岗630个。推广早冬蔬菜“一稻三菜”轮作近2万亩,常年吸纳1280名劳动力,高峰日用工超1400人。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10.8万亩、茶叶11.8万亩、百香果6000余亩,“稻鱼鸭”模式吸纳1.2万弱半劳力就业,采茶旺季用工3.2万人次,百香果产业提供年务工5.2万个工日。培育菌包321万棒,年均带动就业1600余个。新种植中药材给予800元/亩补贴,培育3家药业加工企业,生物药业种植面积1.79万余亩,吸纳1800余人就业,种植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为推动农业“接二产连三产”,红河县不断建设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累计“招小商”11家,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8个、农产品加工车间56个,新增就业1540个。围绕“一粒米、一只鸭、一叶茶、一棵棕”引进龙头企业,建成红米、鸭、茶叶、棕榈等加工厂,直接提供岗位1500余个,全产业链带动就业2.5万人以上,人均月收入3600元。招引企业与“兴农人”合资办厂,盘活园区闲置厂房5513平方米,创办味来食品加工企业,年吸纳代购员75人、季节工230人,培养技术工人70名,人均月工资4000元。引进红河粮友淀粉科技公司,建成日生产540吨芭蕉芋淀粉加工厂,年带动务工1.2万人次,增加务工收入7200元/人。创新党组织领办村公司模式,成立14家村公司,激活加工厂56个,提供岗位2000余个,采取“村集体组织+村公司运营+农户参与+企业销售”模式发展产业。

  围绕构建“培训—对接—保障—兜底”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全县着力打造“巧工坊”服务平台。开展电工、果树修剪、家政等10个工种培训,累计培训2.44万人次,持证上岗率12.25%。打造“红河嫂”“茶保姆”等劳务品牌,家政岗位人均收入7000至8000元,疏果修剪岗位月薪超1万元。设立县乡“巧工坊”就业服务中心(站)13个,推出就业信息二维码,推送38家企业1000余个岗位,促成180余人就业。配套建设“乐业驿站”,集成“爱心食堂”“共享厨房”“儿童之家”等服务,开通“定制交通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71万元,扶持创业305户,带动就业654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3100余名脱贫劳动力。推广“固定工资+绩效奖励+利润分红”模式,形成茶产业“523”、百香果产业“64”二次分配模式。

  云南网记者 饶勇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