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哈尼梯田景区的云海晨曦中,10对新人身着民族盛装许下爱情誓言,并通过扫码向乡村儿童捐赠爱心礼包。这场将浪漫婚礼与慈善行动融为一体的集体颁证仪式,是红河州民政局推动慈善文化走进家庭的生动实践。
今年8月,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依托婚姻登记机关开展家庭慈善教育”,这为红河州的探索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此之前,红河州已布局婚姻登记服务的升级改造,投入328万元福彩公益金推动全州公园式婚姻登记点全覆盖,为慈善文化的融入奠定物理空间基础。
这些镶嵌在全州风景名胜中的登记点,不仅成为爱情见证的浪漫地标,更被赋予慈善文化传播的新功能。以石屏县为代表,全省第二家公园式登记点的异龙湖“海誓山盟”婚姻登记服务站的宣传报道点击量超过1亿次,成为传播慈善理念的重要窗口。
“婚姻登记场所已不仅是行政服务窗口,更成为慈善文化传播的枢纽平台。”红河州民政局社会事务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州13县市公园式登记点不仅是环境优美、浪漫温馨、喜气盈门的结婚纪念日网红打卡点,成为红河文旅“新名片”和恋人爱情的“见证地”。
如今,在每年“520”“七夕”等特殊日子,红河州均同步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将慈善元素巧妙植入婚姻庆典。在各县市婚姻登记大厅,除了传统的颁证台、拍照区,有的还特意增设“慈善微行动”专区。新人可自主选择“困境家庭温暖包”捐赠、“社区老人陪伴”志愿服务预约、“慈善家庭公约”签署等环节,用实际行动开启“以爱筑家、以善传家”的新生活,不断提升结婚新人在婚姻登记领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我们以婚姻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将慈善理念自然融入婚姻家庭生活,从哈尼梯田边的誓言到古城中的婚俗革新,将婚姻登记这一人生重要节点,转化为慈善文化传播的关键场景。”红河州民政局局长、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赵力表示,通过构建慈善理念与婚姻家庭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让“结为连理、行善致远”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为边疆民族地区慈善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赵永刚 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