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组织强基、资源赋能、服务创优“三维体系”,全面推动民宿产业优质发展。
围绕组织强基,该市积极整合景区、社区、企业资源,成立民宿产业联合党委,构建“景区核心区、城市延展带、乡村辐射圈”三级发展体系。建立“党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引导周边村组发展特色民宿集群,累计培育精品民宿430余家,带动就业超6000人。建立民宿产业协会党支部,制定《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等12项行业标准,开展“行业自律+部门监督”相结合的“铁拳行动”,整治虚假宣传、假日哄抬房价等突出问题11个。联动旅游、餐饮、厨师等行业协会党组织共同举办技能大赛、擂台比武、业务培训等,培育民宿本土经营人才30人。实施“艺术乡建”人才计划,制定《驻村艺术家服务管理办法》,吸引诗人海男、作家叶德庆等知名艺术家入驻。
聚焦资源赋能,弥勒市立足太平湖森林公园、地热温泉等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康养型”“田园型”主题民宿,建成旅居基地3个、康养中心2个,串联形成5条乡村旅游环线,今年上半年接待旅居游客17.6万人、旅居总消费25.53亿元。深挖阿细跳月、彝族祭火等特色民族文化,创新“旅居+文化”“旅居+研学”模式,举办“阿细跳月生活艺术节”“甘思咪哚”等系列文体活动,今年上半年接待旅游总人数947.4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总花费94.05亿元、同比增长24.34%。搭建“弥勒旅居云”数字平台,整合民宿、景区等资源数据,实现“一图览资源、一键订服务”,培育“民宿管家”“非遗讲解员”等新业态,带动就业800余人。
紧盯服务创优,全市将旅居行业纳入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弥勒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制定《弥勒市党建引领 打造“至弥不悔”旅游品牌工作方案》,促进民宿产业发展。构建由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组成的“旅居经济”党建联盟,创新开发“民宿贷”“乐业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发放专项贷款2900余万元。深化与弥勒市旅居联谊会融合共建,积极开展“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建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枢纽站大厅等地设立流动旅游咨询服务点、医疗临时救援点、法律援助点等服务站点,建成综合性服务“红色驿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帮助旅居游客化解急难诉求问题。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杨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