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幸福升级 文明加码丨开远:科技赋能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 15:05:00  来源: 云南网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在稳定粮食生产布局的同时,不断加大创新技术投入,优化水稻种植模式,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走稳走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步伐。

  面对国家粮食安全新形势,开远市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各级单位的技术支持下积极探索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基地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为云南省水稻全生育期多病虫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之一。

  稻田青绿,鸭群翻滚在水浪中悠然觅食,水下鱼影朦胧……在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基地,看似宁静的田园风光下暗藏科技玄机。

  鸭子、鱼类在田间活动,能够吃掉害虫杂草、疏松土壤,稻田则为鱼、鸭提供天然食物与生长空间。“稻鱼鸭”生物链的科学串联在提高土地产能,实现“一水三用、一田三收”复合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打通开远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通道。 

  “通过运用稻鱼鸭蟹种养模式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证水稻产量,提升大米品质。”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权介绍。

  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基地占地1000亩,播种以来,依靠鱼、鸭的有力“看护”,整片稻田未使用一次农药,基地还投放螃蟹参与生物链循环,让蕴藏古老农耕智慧的生产方式在新时代耕地能量获得最大释放。与此同时,无人机与AI技术的接入,也让开远市水稻种植养护进入“智能时代”。在技术人员操作下,稻田上方无人机巡航采集到的水稻实时生长信息自动传输至开远数字水稻全产业链平台,通过AI智能分析,直观地展现在眼前。

  “通过无人机遥感图像采集,红色很深的区域代表长势很好,红色弱一点带黄色的区域是长势缓慢一点的,再经过多光谱分析查看水稻长势,针对性施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权拿着手机介绍道。

  向科技要增效,向生态求增量,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方式的积极投入,成为开远市端牢“中国饭碗”的有力保障。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杨丹 国福祥 李雪琼

  云报全媒体采访组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