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堆满杂物的村头巷尾,如今被平整的水泥路面、错落的绿植花卉取代;村民随手清扫庭院的身影成了日常,村边增设的休闲凉亭里,老人们摇着蒲扇唠家常……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攀枝花乡,目之所及皆是村净、景美、人和的可喜变化。
“以前办丧事,光烟酒钱就得花好几万元,还得抽时间招呼客人,累得够呛。现在村里提倡‘简办’,禁止高档香烟、白酒,不劝酒、不攀比,省钱又省心!”7月底办了白事的村民李大哥,对着上门劝导的村干部连连称赞。
如今,“简办不简情”成了攀枝花乡各村各寨的共识,村民主动选择简办丧事,不请文艺队进行歌舞表演、不搞封建迷信,将节省的费用用于赡养老人、改善家庭生活,“攀比心”淡了,“人情味”浓了。
近年来,攀枝花乡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以“破陋习、树新风”为目标,打出一套“宣传引导+制度约束+典型带动”的组合拳,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今年以来,全乡共开展8次“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实践树新风”主题宣讲,发放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倡议书500余份,覆盖群众8000余人。邻里间,曾经因宅基地、农田灌溉等小事争执不休的情况少了,现在谁家有困难,街坊四邻都主动搭把手。如今的攀枝花乡,不仅人居环境愈发宜居,更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云南网通讯员 谢莹 记者 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