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头图 >> 正文
元阳:“新农人”把风景变“钱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4日 10:17:00  来源: 云南网

  金秋,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气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农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凭借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乡村文旅“拓荒者”:丁继楠

  “老一辈在梯田里耕种,我们年轻人在云端上吆喝。”这句常挂在丁继楠嘴边的话,道出了她返乡创业的初心。这个在外打拼的元阳姑娘2020年辞掉工作回到多依树下寨,带着对家乡的热爱深耕乡村文旅。

  丁继楠推出“逃离城市计划”徒步项目,带领游客穿行梯田、森林、溪流间,讲解哈尼族“四素同构”的生态智慧。拿起手机拍摄短视频,在网络上鲜活呈现梯田的晨昏云雾与农耕文化,让更多人知晓这片土地的美。

  如今,丁继楠创办的红河山野云兰文化旅游公司,已打造“梯田礼物”农产品品牌和“徊境民宿”,吸纳13名村民固定就业,带动100余人次零工增收,年收入超120万元。在她的带动下,村里人开起3家饭店、1家民宿,曾经宁静的村寨因文旅活力焕发新生,成为游客向往的“田上家园”。

  生态旅游“代言人”:高花

  “看这片千年哈尼梯田,就是我们的天空之地。春天生机勃勃,夏日绿浪滚滚,秋天金黄遍野,冬天云雾缥缈。”站在阿者科村的观景台上,元阳县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导游高花正为游客讲解哈尼梯田的生态奥秘。她自豪地说,阿者科的美不止于风景,哈尼族的“四素同构”才是灵魂,“千百年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相互依存,老祖宗用智慧把山变成了活的艺术品,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

  高花是土生土长的阿者科村人,也是一名00后返乡大学生,曾是昆明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如今回到家乡,在村旅游公司担任导游,成为元阳生态旅游的“代言人”,“我每天要接待2至3批游客,介绍阿者科的历史文化和哈尼族习俗,让游客深入了解村子。”

  阿者科村位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过去,村民靠种红米、养梯田鱼,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许多“蘑菇房”因无人居住逐渐破败。2018年,在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指导下,村里启动“阿者科计划”,以“内源式村集体主导”模式发展旅游。去年,阿者科村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万元,户均分红达3.59万元,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在阿者科村,高花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直播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哈尼梯田的独特自然景观、深厚文化内涵和特色美食,有效提升梯田文化知名度、影响力。“现在村里开发了很多旅居项目,我通过直播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到元阳哈尼梯田做客。住进哈尼小院,清晨被梯田晨光叫醒,下午去摸田里捉稻花鱼,晚上一起围着篝火跳乐作,享受惬意时光。”高花笑着说。

  电商助农“领头雁”:李浩锋

  在马街乡,李浩锋正忙碌地处理网上订单。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两山”人才,看到家乡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因销售渠道不畅卖不上好价钱,他决定利用电商知识,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我想通过电商平台,把元阳的好东西卖到全国各地,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让更多人了解元阳。”李浩锋说。他建立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拍摄精美的农产品图片和视频进行线上推广,将多依果、木姜子卖火后,又发动全村老小上山摘果,带领团队跑遍邻村收果子,还让村里年轻人到厂里上班,派技术员指导老百姓栽种木姜子。

  在他的努力下,元阳的多依果、木姜子、哈尼豆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市场,许多村民也因此受益。“我们白天采摘,晚上来厂里做工,既能上班赚钱又能顾家,实现了家门口挣钱的愿望。”村民王阿姨说。

  如今,当地的多依果和木姜子十分畅销,不仅卖鲜果,还进行深加工,木姜子酱一年能卖30万瓶,去年带动300多户人家增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未来,我将继续拓展电商业务,加强与物流企业合作,提高农产品配送效率,让更多元阳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李浩锋表示。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少福 邓娇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