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绿春:“党建红”激活“生态绿”促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15:14:19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锚定“党建强基、生态赋能、产业增效”发展路径,将党组织建设与八角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创新利益联结、聚合全链动能,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让15万亩八角林既成生态屏障、又变“绿色银行”,产业创产值超2亿元、带动7.67万群众增收,蹚出一条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全县构建“县委统筹+乡镇党委主导+村党支部落实”三级联动体系,整合农科、林草局等多个部门资源,制定八角产业生态化发展方案,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行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八角种植合作社,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改良品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以戈奎乡加梅村委会普朵村民小组为例,组织109户农户建成333亩示范基地,党员分片管护,既守护了山林绿意,又实现亩产提升至3360公斤,亩产值突破1万元。

  以党组织为纽带,绿春县着力推动“农户+企业+集体”深度绑定,让生态红利惠及各方。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召开院坝协商会,创新“721”收益分配模式——农户以土地、八角树入股占70%收益、企业管护占20%收益、村集体协调服务占10%收益,带动1.5万户农户成为“生态股东”。

  在此基础上,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联农带动机制。极具代表性的大兴镇因地制宜建立“8515”联农带农机制,林地农户获益85%、村集体获益15%,村党支部与企业共建劳务“合作社”,优先吸纳“三类人员”参与八角管护、采摘,年均提供用工岗位2.34万个、发放劳务报酬300万元,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产值增收上,绿春县委还统筹农业、林草系统党员技术骨干,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专家成立服务队,积极探索“八角+中药材”套种模式,党员带头试种白芨、黄精等200亩,预计亩均增收4.5万元,带动5个村寨复制推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产业提质上,当地针对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持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训农户数千人次,推广“整形修枝+配方施肥”等技术,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1100亩。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管宴梅 卢玉华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