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个旧市斐贾村:“包山拾菌”开启“山珍经济”新图景
当雨水沁润山林,又到了野生菌上新时。今年是个旧市保和乡斐贾村委会实行“包山拾菌”管理模式的第2年,这不仅为个旧人的餐桌增添了山野风味,而且成为撬动村集体增收的“绿色杠杆”。
一大早,在斐贾村“包山拾菌”的独田坡、癞蛤蟆坡,村民们挎着背篓、拿上工具,穿梭在松针覆盖的青山翠谷间,细心地寻觅山林的“馈赠”。拨开一个个被松针覆盖、微微隆起的小土包,就像打开神秘的盲盒,会带来不同的惊喜。拾野生菌的过程既充满乐趣又需要技巧,当地的村民都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绝技。
拾菌的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一朵朵新鲜、肥厚、带着泥土、晨露的野生菌收入背篓中。
“我们晚上打着电筒去找菌子,找到以后会拿棍子插下做标记,晚上好找白葱菌,电筒灯光照到会反光。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就开始拾菌子,拾到8点以后就结束了,品种主要有白葱菌、红葱菌、牛肝菌、青头菌。”村民童春龙说。
斐贾村“包山”片区有近千亩的山林面积,这里出产的野生菌种类多、品质好,采摘期约3个月,往年4月中下旬就能尝鲜,今年受天气影响,直到5月下旬野生菌才“姗姗来迟”。
“我们在这里‘包山’已经两年了,它的优势是生态、新鲜,当天采摘当天售卖。菌子吃起来口感好,有很多回头客。”斐贾村野生菌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童家扎说。新鲜的野生菌一下山,大部分品相好的会送往个旧的新冠市场售卖,小部分则成为拾菌人辛苦劳作的奖励被端上餐桌。
2024年,斐贾村的9户村民经全村同意、村集体通过后开启了“包山拾菌”的尝试,同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包山拾菌”结束了以往“抢采小菌、价格受制”的困境,从“散户乱采”到“包山精管”,既“包住”了青山、守住了“鲜”味,又让斐贾村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的转变。(龙江 龙嘉 李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