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午街铺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目标,以“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能,推动油桃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将“小油桃”串联成富民强村的“金链条”,让小油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午街铺镇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组建“桃代办”先锋服务队,针对油桃产业用工季节性强、村民就业不稳定等问题,主动摸排村民就业需求和用工缺口,精准匹配劳动力资源,在油桃生长前期提供果园除草、施肥、剪枝等管护岗位,在采摘旺季提供应急用工岗位,跨区域协调周边劳动力补充用工缺口,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季季有岗位、全年不断档”,有效破解产业用工难题。全镇共培育“桃代办”30余名,提供用工岗位500余个,带动3000余人次务工,户均增收1万余元。
午街铺镇创新推行“三上门”服务机制,将党组织服务嵌入产业“神经末梢”,形成“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人找、政策有人讲”的闭环服务体系,为油桃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油桃生长关键期,每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2.5万亩油桃基地开展“田间课堂”。专家们化身“田秀才”,通过现场示范与一对一答疑,手把手传授育苗选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解决种植难题,推动油桃基地实现标准化管护。在销售旺季,30名“桃代办”每天走访对接商超、客商、电商,精准摸排市场需求,为农户建立种植“档案”,并依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产销策略,目前已促成2万吨油桃订单销售,助农增收5000余万元。
为深度挖掘油桃产业潜力,立足2.5万亩油桃种植基地,午街铺镇积极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的全域花果经济,将特色农业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绘就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余人次,带动周边销售民族手工艺品1000余件,直接拉动餐饮、农特产品销售等综合增收超500万元,实现“一朵花、一颗果”向“一份产业、一份农文旅盛宴”的华丽转变,让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云南网记者 黄翘楚 通讯员 徐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