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团队针对学科发展滞后、专科治疗不理想等困境,充分利用“组团式”帮扶单位、专家优势,以学科细化为着力点,再塑医疗服务新格局,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发挥专家优势,推动专科建设。2022年以来,“组团式”帮扶团队以红河县疾病谱为导向,细化、新建、重组医院学科,将原来的6个科室裂变为15个学科,新建肿瘤血液科等5个学科,重组产科等5个学科。截至目前,建成省级重点专科6个、州级重点专科2个、特色专科9个。自2025年1月肿瘤血液科开科以来,共接诊800余人次,住院318人次,实施化疗131例次,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树立了标杆。
深挖专家资源,推动专科建设。充分挖掘帮扶专家的专业优势和单位资源在基层设立工作站,让专家的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下沉到基层,促进基层医护人员与专家的深度互动。同时,工作站的建立也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更多临床数据和实践案例,反向推动医院学科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成立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刘海基层专家工作站,省州市三级医疗专家先后在红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立各类工作站30个。
强化人才培养,推动专科建设。“组团式”帮扶团队依托帮扶医院、帮扶专家,采用“轮训+全科培训+专科培养”的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先后选派200余名骨干到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轮训,22人到“组团式”派出医院进修,驻点帮扶专家以“三基三严”“师带徒”等方式开展帮带1088人次,2024年执业医师通过率为58.84%。同时,随着技术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提升,对人才形成虹吸效应不断凸显,2023年以来招聘临床本科医生124人。
专科强院之路,正是医院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医疗资源均衡化的探索。2024年门诊人数17.79万人次,比2021年增长17.43%;住院人数18045人次,比2021年增长51.7%;手术人数3933人次,比2021年增长15.2%;医务收入128273万元,比2021年增长60%。公立医院绩效排名由2021年的全省93名,提升至2024年的45名左右。
红河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