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贾沙乡松云村委会尼格村附近的山林间,一座座蓝色钢架大棚格外显眼。里面,33个圆形大桶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将鱼料撒入池中,一条条鲈鱼腾跃而起、争相抢食。这是当地一家渔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陆基圆池养殖基地。

“陆基圆池养殖是一种新型低碳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渔业相比,其生产区间相对独立,对水资源的利用相对节约,一亩鱼池的产量是传统养殖亩产的10倍左右。”个旧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陆基圆池基地养殖的鲈鱼个体大、存活率高、适应性强,每个鱼池能养殖6000多尾鱼,一般5至7个月就能达到上市重量,“按每公斤鲈鱼30余元的市场价计算,收入十分可观。”
近年来,个旧市持续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动以陆基圆池养殖鲈鱼为代表的“一尾鱼”产业发展壮大,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带领群众驶入致富“快车道”。
自2020年引入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来,个旧市经过探索与技术改良,已基本搭建起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了适应当地地形、水文、气候条件的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

目前,个旧市已发展陆基圆池养殖基地7个、陆基圆池144口,平均每年通过陆基圆池模式生产各类水产品约150吨。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带动贾沙乡、保和乡、蔓耗镇的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加6万元左右,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陈梦姣 马文宏 余伟刚


